《城北地带》读后感1600字
成长是一座孤岛,是一个人也是一座城
“你吸过毒吗?”
“没有。”
“你打过架吗?”
“没有。”
“在我们这里吸过毒、打过架的人才牛逼!”
这是一组三角地带的对话,这也是一组成长的对话。
成长是一座孤岛,疏离而不知何为亲密,抽痛而不知何为叛离,骄傲而不知何为隐忍,任性而不知何为尺度……以我为中心,在青春的赛道上奔跑。不只人,还是那座城。
故事里,每个人总会那么的似曾相识,在电视里,在生活中,在人与人得对话里。有真实上演,有夸张模拟。
少年的男性世界:达生、叙德、小拐、红旗,还有那各条街上的少年们。青春期的他们却不可思异的同时上演一部古惑仔,他们以这样的方式靠近心中的英雄形象。父亲,在他们心中是懦弱无能的代表,他们不屑一顾,努力地翻过这座他们不耻的山,所以才会扬言弑父。也正是因为渴望成为英雄,而无英雄引路,在这场博弈中,达生在约战中有去无回后,本应诫勉却被同龄人传颂。红旗在控制不住青春的骚动中进入了监狱,而那座监狱也成为埋葬他青春的坟墓,因为那里更残酷。叙德远走他乡……是人的悲哀,也是城的伤痛。
父权世界:从耍蛇人腾凤的父亲开始,注定我们不能看到理想型父亲形象。这是一群内心孤独寂寞的人。他们缺少现实意义上的“爱”“很”,他们贪婪、妒忌。不,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说,他们追求在第一层次里。这群男人承担了三种角色:丈夫形象、父亲形象、工作形象,可这三种形象,没有一个塑造成功。素梅的丈夫沈廷芳看似较好,却与儿子同时看中一个有夫之妇,父子成仇。王德基,被沈廷芳的下作,因介绍老婆不成后而反目成仇。对女性的歧视、不屑、焦虑与渴求,成为他们内心深处的原始欲望。作为父亲形象的王德基更是间接害死了女儿。书中缺失锦红死后家中的描述,而正就是这段缺失,才更现实残酷无情冷漠。这群父亲们,留给孩子的只有横眉冷对、暴力呵斥,当年应该和他们的儿子们一样,虽然和时间和解,但依然孤独寂寞。这是一群爱无能的男人,无能爱的父亲。父亲的性格,也是这座城市的性格—暴戾、孤独。
香椿树街的女孩们和母亲。少女情怀总是诗,虽懵懂却可爱。这是苏童笔下最干净的角色,也是最悲哀的角色。美琪,在苏童笔下很美,集聚女性之大美,药店医生把她当作蝴蝶,文中亦有多处直接描写。作者是偏爱这个女孩的,当他被红旗强奸之后,在左邻右舍、校园环境、自我压抑下,她选择了跳河自杀,伴随她死去的随礼是蜡纸红心。这蜡纸红心是内涵隐喻的。代表了青春年华的童真、一个趋于茁壮成长的渴求、一种希望健康成长的殷切期盼。这蜡纸红心与美琪的“魂魄”,总是出现在香椿街上,出现在达生、药店医生中,更多的是出现在红旗的母亲孙玉珠身上,每一次的出现都是那么凄婉可怜,浑身湿透,苍白无力。可为什么是这些人?出现是因为“怀念”。孙玉珠不是恰好死在这种莫须有的恐惧中么?还有锦红,另一个死的凄惨的女孩。死只是生命成长的一种可能,还有很多别的形式,比如嫁作人妇。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将女性比作水做的骨肉,嫁作人妇之后便混浊……人妻成为了一条分界线,这条分界线之后的女人被折磨得疯狂。腾凤被父亲出卖,嫁给一个大自己十多岁的男人。素梅,儿子与丈夫同染一个“坏”女人。郑月清,因女儿致死崩溃。孙玉珠,因儿子之事妄想,心脏病发作而死去。每一个女性角色都是那么悲惨而无助、凄婉而迷茫。如果说男性社会是暴戾无情的话,女性社会是阴冷伤情。两个世界的强烈对比与相互补充,既说明了人性的可怜,更证明了香椿街的变态。
环境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沁染着人。而人的行动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环境。然而,在这个被隔离、遗忘的城北地带,在这个落后而无知的小街上。一桩桩可悲可恨的事件,一个个死去的灵魂,把这里点燃为成长的孤岛。是生命的苍凉,是城市的荒凉。
而读后,内心呢?也如此。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城北地带》读后感_1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