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米》读后感_800字

《米》读后感800字

苏童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我喜欢他每一个系列的作品,不论是“枫杨树乡村”还是“香椿树街”。
他的作品很多都描述了死亡、病态、暴力这些主题,作品的视角也极为丰富,主要便是写童年、女性视角和新历史小说。童年的所见所闻诶让他“少年老成”,同时这些经历成为他创作中宝贵的财富,“童年”也一度成为他创作的主线。除了童年之外,他非常擅长刻画女性形象,于是女性成为他大多数作品中必须谈及的重要内容,他的这一类小说是我最喜欢的同时也是让我最心恨的,我不喜欢他总是描写女性悲剧,世界上哪会有那么多悲剧,而这些悲剧还全发生在女性身上,他的这种刻意描写让我有一种“红颜薄命”就是注定,就好像这部小说一样,可恨又可怜的织云,可悲又可笑的绮云,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最后的结局也不可避免全是悲剧;他们都认为这些可以逃避,就像雪巧,好不容易逃离米店,却沦为妓女,乃芳怀着孕回娘家也避免不了一死,女性真的会如此可能与命运抗争?或者说抗争和救赎都无望又无效?这一点在苏童的小说中展现的毫无质疑。新历史小说我看过的大概只有《我的帝王生涯》和《碧奴》,这一类小说大概只是作家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喜好去改编历史,或者说他们把现实的生活披上一件“历史”的外衣,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写的“都是自己勾兑的故事”。这几类小说虽然题材各方面都不同,但一样只为了探索和描述复杂的人性。
毕业论文选的是苏童小说的荒原意识研究,也许是因为太喜欢,所以也不管荒原意识多难把握,只觉得苏童的作品大部分都用了西方美学中的意象,荒原意识也是他作品中体现的较多的,物质荒原、人性荒原、精神荒原,这一系列都称为他作品中不可逃遁的荒原困境,像《米》,像《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像他的许许多多的作品。
他的一举一动,一笔一画都牵动着每个人命运。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米》读后感_8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