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说性》读后感1300字
书中大部分观点应该是很多人的共识,但性这个东西特殊,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是靠几个学者的研究,甚至几部法规的强制就可以改变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封建社会几千年,这个改变微乎其微,最近三十年,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婚姻,生殖与性的关系,对同性恋的看法,对人体美的重新审视等等,性和两性关系已经从一个羞于启齿的话题逐渐走到了前台。但在法律层面,性观念的变化相对来说还有很大的差距,三十年来我们取消了流氓罪,承认男性可以是强奸罪的受害者,其他诸如淫秽物品的认定,同性婚姻,三人以上的性行为,对娼妓的态度等都没有本质的变化,我想这些问题需要等到受改革开放新思潮影响的新一代掌握立法权之后才会提上议事日程,法律的认可才是国家社会正视某一问题的根本,我们拭目以待。文中有两个观点我有些不同意见,一是同性婚姻,我不是否认同性婚姻,只是作者论述这个观点的时候的前提应该是假设同性恋者为纯同性恋者,如果这样假设的话,结论是正确的,但还有部分双性恋,并且他们对两性的好感度是不一样的,假设同性婚姻合法,一个对同性好感有60%的人或者对同性好感有40%且正遇到合适的同性对象时,他或她很可能选择同性结婚,但婚姻的一个重要作用是繁衍后代,这样的选择明显违背这一作用,作者甚至提到通过同性婚姻抑制过快的人口增长,我更不敢苟同,也许是我对性学没什么研究,但这种观点可能是反人类自然进化的。同性婚姻对艾滋病的抑制作用我想也没那么乐观,我们知道,同性恋情对艾滋病的扩散主要来自于男性同性恋者,男性相对于女性来说忠贞度低,一旦同性婚姻合法,同性恋情从幕后走向台前,滥情,换妻,群交可能会泛滥,这大大增加了艾滋病的感染几率,这其中不免有双性恋者,那对社会来说绝对是灭顶之灾,古罗马帝国的灭亡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此。第二个不同观点是关于近代中国对性的禁锢是对性观念的倒退起到了作用,性禁锢不假,但这种禁锢不是单纯对性的负面看法,而是革命的需要,不要认为革命仅适用于近代,一切推翻政权为目的的斗争均是革命,革命涉及到对立方的互相博弈,一旦鼓励革命者婚姻和性,其直接后果就是对立方可能会以革命者的性伴侣相要挟迫使其屈服,相对于仅有父母兄弟又多了一个可能性,并且性伴侣需要长期陪伴,行军打仗将陪伴变为不可能,所以纵观历史,特别是平民阶层的革命者都是严格限制婚姻的,元末各路农民军,太平天国,义和拳概莫能外,人民军队同样对结婚的级别有严格限制,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将军与妻子年龄差距很大,因为他们可以结婚时同龄女子都已为人母,这是革命的需要,虽说违反人性,但在合理范围之内,这种革命并不是以新中国的成立为终点,而是一直延续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没有硝烟,依然是敌我革命,那时很多家庭内部因为政见不同互相揭发,斗争,那时不以家庭为单位,而是以革命队伍划分,婚姻和性在革命面前显得微不足道,那场运动结束之后,性的禁锢就开始逐渐缓和,因此我认为,特定时期的禁锢并非单纯对性的不认同,更不是倒退。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李银河说性》读后感_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