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三十年(上卷)》读后感700字
这本书倒不像书,倒像是新闻,像是把十五年在中国发生的新闻全面整合在一卷,铺在你面前,说他不像书,是作者没有自创的经济理论,而是客观的像新闻陈述员缓缓的道出过去在那段特殊历史舞台上闪耀的人物,他们的潮起潮落,突然的出现,突然的乍灭,有的闪耀到今天,依旧闪耀的,你又说他能辉煌多久?看似一个个的偶然,连成线构成了那个时代的必然。短时期的历史是人的活动
历史和时代是对矛盾体,当代的人总是看到当代的眼前的现象,因为离过去太远,而且要生存呐,习惯着眼于当下的,短线的。为什么要看历史,思考历史?我认为历史的构成是中长线的,比喻就像是大盘,你能清晰看到在某一个长线的大涨和大跌,历史的构成又是因果事件的发生,转折点的背景是积蓄已久的果终点也是另一个时代开始的因。而在某一个时代,每天早上的新闻播报正面的负面的,又像是一个个小阴阳柱,你以为垮了其实只是暂时的反弹,你以为机遇来了,其实只是流星乍现,这就是看问题的视角,短视的,表面的底层的永远是盲人摸象,只看到象的一部分。朝菌不知晦朔,惠姑不知春秋,冥灵不知大椿,所以本书告诉我们的第一个就是要大视角长线看问题,而现在是过去的果,又是未来的因,一切源于历史,那么为什么不看历史呢?
一个有国际视野的人和一个只围着生活柴米的人,他们的视野有根本不同,视野影响思维,思维影响行动。谁说过历史从来都是有起有落,顺势而为抓住机遇才能功成名就,否则总是错过被拍在沙底。看书希望能对生活有所改变,真正改变的很少,这本书算一个,一个从来不关注外界和政治经济的人竟然会在政治面前低头关注新闻国家大事。
这是我对历史和时代的感慨,和一声被风吹走得到叹息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激荡三十年(上卷)》读后感_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