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荡一百年(下)》读后感1000字
最早接触吴晓波的作品,是2009年买的《大败局》和《激荡三十年》,从此喜欢上了吴晓波。直到后来订阅吴晓波的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对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关注。读吴晓波,最大的改变就是喜欢上了关于经济和商业的相关作品并从中有所感悟和心得。这次看到他的《浩荡2000年》、《跌荡100年》,毫不犹豫地买下来,并集中时间阅读。这两部作品连同《激荡30年》,正好构成了一个穿越古今的中国商业史或者经济发展史。而其中对各个时代政治的叙述又让我们对某种经济现象形成的时代背景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政治作为上层建筑,从来都是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和决策者。从古到今,中国的经济深深打上了集权政治的烙印。研究中国史,可以窥见当时经济的状况。反过来,研究经济史,我们也能知道当时的政治状况。但是,由于中国2000多年特别是秦朝大一统之后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及作为统治思想的儒家成为主流之后,经济在中国所有正史自然而然就上不了台面了。这也是必须从研究政治来研究中国经济的一个原因。吴晓波在三部作品的书名上,其实很费了一番心思。浩荡,表达的意思既有长度又有起伏,给人一种波澜壮阔和荡气回肠的感觉。的确,中国截止当明末,是世界上一流的国家,天朝帝国的概念也正是在从汉代一直到清朝的朝代更替中逐渐深入人心。然而,世界的变化打碎了天朝大国的梦想,而梦中人却依然酣睡不醒,最终把浩荡带入了跌荡的岁月。跌荡,而不是跌宕,让人从字面就能感觉到起伏之大,犹如在悬崖边上起舞。而真正的现实,却更令人扼腕叹息。100年,是中国变化最激烈的100年,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直到后来的辛亥革命,民国的建立,再到共和国的成立,其间更有日本侵略中国等外出因素,使得这100年不同于任何历史的一个时代。伴随着政治舞台的变换和更迭,经济作为政治的副产品,更是上演了一幕幕悲喜剧。不应该忘记的,是每个朝代,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他们不仅仅在他们的时代,而且对于整个中国经济史,都值得尊重和研究,他们就像一颗颗珍珠,用历史的红线串起来,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国经济发展史。以史为鉴,可以知未来。历史永远成为过去,它的价值在于让我们不再重蹈覆辙,并吸收人类发展的政治和经济智慧,从而让我们生活的更加幸福。正像吴晓波说的,改革仍然在继续进行,我们不知道最终会是什么样子,但是,我们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跌荡一百年(下)》读后感_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