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日记》读后感1300字
一直都有一种西游情结。
看了今何在的西游系列,方知原来西游记还可以如此解读。少时只知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如愿取得西天之经,遂而逍遥成佛不理尘世七情六欲。而今,随着年岁的增长,今何在的文笔确实是“影响了一代人”。原来,西游并没有看似的那么美好,猴子也不是六小龄童桀骜霸气的那只,众佛也有着不愿承认的私欲。
在《西游日记》中,唐僧全程外挂全开,脑洞无限,俨然段子手一只,有些像吴亦凡饰演的那个呆萌又逗比的唐僧。尽信佛不如无佛,看透佛对万物众生的欺骗与掠夺,他金蝉子不愿与佛同流合污,于是自愿转为凡胎普度众生,与三个妖怪徒弟安然其乐。他一直在坚守着自己的信仰,他说“我望向西方天际,我知道那里没有答案。但我却必须走一遭。因为,我要证明:那里没有答案。”
今人大都因着前人的结论,而放弃了思考其本身的正确性。就好比拿一道公式问老师,为何这道公式是正确的?很多老师会说,你记住它就好了,至于为什么你可以不必理。记得高中时,物理老师曾说过,我们现在学的物理学,也许在未来某一时间会被证明全都是错的,也许也会有一个新的理论来推翻相对论。
说说猴子吧,我喜欢叫他大圣,因为我最喜欢的是骨子里“我欲成佛,天下无魔;我欲成魔,佛奈我何”的桀骜不驯的那个他。在《西游日记》中,大圣自从带上了金箍后就变成了一个和平使者,外带中二气质。明明在上一秒怒挥金箍棒大战妖怪,下一秒却问: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去哪?这时的大圣爷被迫“长大”了,他不再肆无忌惮地斩妖除魔,而是开始不闹腾了,安静下来了,因为世界不会因为你的勇敢而轻易原谅你。想起李敖,年轻时最是敢做敢说敢当,一次次地一针见血,直击当局要害。而结果呢,却是不能给妻子安稳的生活,带着女儿颠沛流离,甚至因为激烈的言论坐过牢。他是我挺佩服的一个人,毕竟敢说真话,敢把真话说出来的人在当下社会着实不多。
为了记起自己是谁,在成佛与死亡之间,猴子选了死亡。仿佛他还是他,守着自己的信仰,不愿向黑暗势力臣服。终其一生,为何而战?为了知道自己是谁,为了守住自己的信仰。解脱就是得到,得到就是解脱。
反观猪和沙僧,看透尘世佛间,知道了事实真相,却不再反抗了,而是与彼此斗嘴耍乐,隐下心中最深的疑惑和藏住心中最爱的人。不洒脱,不勇敢。但谁又能说他们不是大多数我们的写照呢?“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
西游路上,许些欢笑掩饰了真正的悲怆。而后纵观全书,乐即是悲,悲仍是悲而非乐,却能借乐掩之。
西游一场,后来的人已不是当初的人。物是人非两茫茫,谁又是胜者?而“胜者”这名头也只是外人的一番评论,谁又在意?走一场西游路,只是为了路本身。在路上,才是全部的意义。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猴。
劈柴、喂马、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座小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妖精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我们去西游吧,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西游日记》读后感_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