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西藏生死线:艽野尘梦》读后感_1200字

《西藏生死线:艽野尘梦》读后感1200字

《西藏生死线》,11万字,阅读时长:7小时

西藏专题第四本。

看解放西藏书籍《雪域长歌》到一半的时候,发现这本更早期的,记述清末出生入死入藏的书,于是中途切换到这本,不曾想是这么好看的一本:

一、伴随着湘西王陈渠珍入藏、出臧的波澜壮阔经历场景,能看到和感受到太多的东西。百年前西藏的政治格局。当地的社会状况。自然条件。复杂的军事和宗教矛盾和竞争。当然,最重要的,湘西王和藏族女子西原感人泪下的生死爱情。等等。

二、与四十年后共产党取得政权后,解放西藏的军队入藏情形相比,硬件方面相同之处太多,软件方面有区别者也太多。失败与成功的区别,何其相似和不同。

硬件方面,1910年左右的入藏清军和1950年左右的入藏解放军,工具几乎无二异,在川藏线上相同的路线上面对的自然条件几乎相同。

软件方面,解放军入藏,同步进去的文艺、宣传、勘探、筑路等各方面,非之前任何历史时期的进藏部队可比。尤其是扰民亲民和统一战线方面的政策做法,与清朝军队、国民党军队的进藏队伍有者本质性区别。从这个角度来说,共产党、毛泽东是高明的管理大师。

三、历经三朝的感慨。陈渠珍是一个在清末、民国、中共期间的每个朝代都是响当当的这么一人。

在历史车轮碾压下,有粗有细,能文能武,能留下如此宝贵的关于十九世纪初期西藏的真实场景。也再现了历史课本上仅能看到名字的清末地方大员赵尔丰、赵尔巽的形象和一些枝枝节节。

多么彰显历史张力的人物和故事。

四、与臧女西原动人又凄美的爱情故事。纯洁、善良、正直、聪慧。。。在那片纯朴之地上一朵多么洁白无瑕的一朵花。在九死一生的出臧历程中,多少次抉择和命悬一线,无不是因为西原的这些品质,才有幸生存下来。

经历太多,不可解释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太多之后,陈渠珍开始相信冥冥之中的命运。个人觉得,或许命运是一方面,做人的品行,才是影响很多事件和历史发展轨迹的重要因素吧。当然这还要受很多当时社会环境的约束和影响。

最后,补录一段清末部队入藏初期,军队路遇清朝早期果亲王入藏时遗留一出碑记时的场景——

“我们竭尽全力上到山顶。见山顶上有当年带兵过此山的清果亲王留下的摩崖题碑诗,诗碑的上半部已常年为雪掩盖。我就弯下腰去,用鞭的柄把拨开碑上积雪,上书:

“奉旨抚西戎,

冬登丞相岭。

古人名不朽,

千载如此永。”

此时此景,因为对先人景仰,又觉得诗里的喟叹很符合当时众人长途跋涉的心境,所以我们几个在山顶上的军官,相视会心地一笑,就朗声念起诗碑上的碑文。周围有齐声唱和的人,一念十,十念百,整个蜒蜒在山顶上的军官士兵们,都大声念唱起来 ,不料这样响遏行云的声音,竟使传说中的天气真的陡变,一时间阴云四起,拳头粗的冰雹从四面八方落下来,打得队伍四散狼狈,急奔下山,后面来不及登顶和下山的官兵,都为冰雹所伤。”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西藏生死线:艽野尘梦》读后感_12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