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读后感1000字
读海明威,总会联想到川端康成和老舍。他们都出生于1899年,都因文学享誉世界,都自杀而亡,都与诺贝尔文学奖产生关系,前两位获得该奖项,而老舍先生与之擦肩而过。三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家,竟有如此多相似的渊源,历史真是有意思。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精神的丰碑,是著名的“文坛硬汉”,是“新闻体”小说创始人,他久负盛名的“冰山理论”在每一位文学青年中可谓家喻户晓。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构成他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他曾亲历一战,身中两百多片碎弹片,左膝盖直接被机枪打碎。二战期间,他改装自己的游艇并配备电台、机枪和几百磅炸药,试图撞击敌人潜艇。他去非洲狩猎,去古巴打鱼,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为自己的作品做了最好的注解。甚至可以说,海明威可以胜任他笔下的任何一位英雄。
《老人与海》获得了1953年普利策奖,于第二年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小说主人公圣迭戈成为一代经典。以捕鱼为生的老人,八十四天连续出海打鱼,一无所获,第八十五天,他依然怀抱希望信心满满远航。浩渺无际的大海上,孤单的老人与鱼对话,与鸟对话,与自己的手对话,艰辛的现实生活中他自有一份浪漫的精神支撑,那是能打到鱼的坚实信念,那是对等待他归航的男孩子的温情惦念。就这样,他在大海上三天三夜,与大鱼搏斗,又与鲨鱼群搏斗,他勇敢、倔强、不屈不挠的精神特质深深地感动着我。老人敬畏大海,敬畏他捕杀的生物,他只攫取必须的生活所需,为我们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我想,也许我们时至今日依然喜爱这部小说,被圣迭戈所感动甚至落泪,除了他身上那份乐观主义精神值得被歌颂,更重要的是透过海明威的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打鱼者,他饱经沧桑,坚忍不拔,有强大的内心和精湛的捕鱼技术,可是他与大鱼搏斗时内心也有纠葛,有慈悲,有无奈,有忏悔。他在一次次孤单无措中完成了战胜目标的使命。
我们每个人都是圣迭戈,人生路曼曼,这条路绝大多数时候要孤独前行。我们的每一次出发都是未知,也许满载而归,也许一无所获,但人生的“第八十五天”还是要怀抱希望,整装待发,做好一切准备,随时待命,在充满希望又危机四伏的大海上捕杀人生的“大鱼”。愿每一位圣迭戈,一生做好捕鱼者,无论最终是否捕到鱼,无愧使命。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老人与海》读后感_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