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着力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文学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群像,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首先非常佩服作者的学识广博,关于玉的描写,关于穆斯林的习俗。。

其次想说韩子奇和冰玉的爱情。看到书评中有很多读者并不认可冰玉和韩子奇的爱情,其实我个人并不同意这种想法,爱就是爱,何况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们错以为其他的亲人都已经没有了,只剩下他们两个相依为命了,爱情对冰玉的打击,失去家人对韩子奇的打击,冥冥之中都不知不觉的让这两个人越来越分不开。要说错,恐怕只有一条,他们犯了戒规。

最后想说新月,可怜的孩子,从小没有体会到真正的母爱,辛苦读书好不容易考上心仪的大学却没能继续读完,和楚雁潮一段刻骨而美好的爱情还甚至还没能真正感受就天人永隔,留下楚老师一个人一生遗憾。

韩太太原本应该是位女强人,怎奈书读的太少,见识又太浅薄,渐渐的将她的自以为是愈演愈烈,心胸也越来越小。

天星太老实,姑妈太善良,淑颜太可悲。。。

总之又熬夜看完了,感触颇深。推荐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其实这个书名就已经奠定了全文悲伤的基调。

故事并不十分新奇,哪怕披上了民族宗教的外衣。

作者的文字过于“端着”了,文中部分人物的话语让我出戏,如韩新月、楚雁潮的话,简直不像现实中能够讲出来的话。后来去豆瓣看了一篇书评,嗯,这可能就是八十年代的浪漫情怀吧,虽然书中写得是六十年代。

书中人物形象比较丰满的确实是韩太太(梁君璧),更接地气,像一个文化水平和眼界都受限的人会有的正常想法。虽然有时候会生气于她执拗地安排子女的生活,但是不得不佩服这个女子的手段。同时她也是本书中宗教色彩最浓厚的一个人了,嘴里时时叨念着“主”,虽然有些话让我这样的汉人读者看来有点膈应。

对于韩新月,我并没有太大的感觉,作者把她描述得太美好了,有些读者说这就是玛丽苏啊(哈哈哈哈哈)。对于她去世的场景让我有些无语,一个小姑娘值得那么多人来为她送行?后来想起别人说过回民都比较团结,这样才觉得说得通。对于她和楚雁潮的师生恋,在现在的社会来说并不成问题,在那时却是会被人偷偷议论的。其实早就可以看出来两个人之间爱情的火花了,只是一直没有明说罢了。

梁冰玉的爱情观我真的是不敢苟同啊,为了爱情就可以罔顾人伦?其实从最开始韩子奇第一次举办玉展,想让梁冰玉在玉展上露脸就可以看出以后的故事发展不会简单。不过因为梁冰玉受过高等教育,所以她对于人权和女权的看法确实先进很多。

韩子奇根本就是个懦弱的人,放不下玉,无法对感情作出当机立断的决定,结果得到了悲哀的结果,不仅自己痛苦,还连累了别人。

作者对于景物和静物的描写我还是“很喜欢的,比如描写博雅宅和北大未名湖以及燕园。

也就一般般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