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读后感_4000字

《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读后感4000字

《金刚经修心课》 2016..7.17
这是一本入门书籍,我花了两周时间才读完,感觉这本书有点类似鸡汤文,但是道理真的十分深刻,通篇围绕一个主题:不执著。如来不执著而成佛,人们不执著而心性提升,不再为外相而烦恼。
这和上周的《我们仨》的道理类似,“世间好物不轻留,彩云易散琉璃碎。”以前读书之时我会想很多东西,然后得出了一句话“生于忧患,一直忧患” 。那时候的我的确是很愚笨的,虽说天天在思考,在学习,但是成效不显著,我仍旧执迷不悟,对人对事,不可能放下,甚至从没想过要放下。所以接下来的事我是完全不知所措的,简直是晴天惊雷一般劈在我头上,每日惶惶不安,每日靠写日记混下去,每日趴在桌子上。我曾总结过当时的状态:迷乱。
现在的我每次想到两个月前的生活,只觉羞愧难当。满满的黑历史,我觉得应该烧日记了。→_→不执著,当初的确想到过,但是并没有效果,因为我还没有理解吧,断舍离,断舍离,放下可以放下的东西,不要让它们成为自己的包袱。
除了不执著,这本书还有一些其他东西。生死,人际关系之类,比如这时候蝉鸣与车辆声夹杂着,太阳正盛,我望着窗外,感觉有点累,外面的生活,我甚至有些害怕了,我记得我有很久没去跑步了,当然,这是因为我的脚四天前才不痛了,但是我觉得我已经和那项运动产生了距离。十分可悲之事,想起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间飘洒着走开了,我仍旧还是老样子,我觉得计划都没完成,这个假期似乎。。。不短了,莫不是我又要浪费整个假期?我想是的,不过,与其在这里讨论,不如真正地去做事,去改变吧,接下来我要恢复每日的锻炼,恢复每日读很多书的状态,早睡早起,少打游戏。这些都不是难事,因为我以前持续过很长时间。加油。
摘录。
1.“人生的终极秘密是什么?这个世界的真相是什么?万物变化的规律是什么?还会告诉你:如何改善自己的情绪?如何回到最纯净的心灵状态?如何面对突发状况生死?你为着一个世俗的目标奋斗,这没有什么问题。”
2.聪明的人往往执著于成功,也往往获得了所谓的成功,却总是在成功里迷失,最终还是在命运的迷雾里无所适从,焦虑万分。
3.没有得到的时候,想要得到;已经得到的时候,想要守住。
4.智慧在佛教里的意思是:明白世间的一切道理并且对于世间的一切没有什么留恋只是一心寻求着最高的精神境界。
5.关于苦的真理。世间一切的行为引起的都是痛苦,这是个真理。第二是集谛,关于为何苦的真理。为何苦?因为愚昧的欲望。第三是灭谛,灭除痛苦的唯一方法是涅磐(niè pán)。这是个真理。涅的意思并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死亡,而是“寂静”。为什么会寂静呢?因为没有了烦恼,没有了贪欲,没有了怨恨,没有了愚痴,所以,在死亡之后再也不会轮回到人世间再次受苦。第四是道谛,就是通向涅的道路。只有通过正确的观念和正确的行为,才能抵达涅。
6.他们如何才能保持这个发心常住不退?他们应当怎样去降伏心中的妄念?
释迦牟尼的回答有两个重要的点:第一点是你要发心救度所有的众生,但同时你的心中并没有众生的概念;第二点是你在布施的时候并没有布施的概念,并没有觉得你和受施者有什么不一样。
7.生命最完满的圆成,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奋斗,而是为了其他生命的苦难而努力。同时,你还必须有不起分别的心,只有不纠缠于自我与他人的分别,不纠缠于人与其他生命的分别,不纠缠于生命存在时间的分别,不被那些形色所迷惑、所束缚;那么,你才能得到解脱的喜悦,才能降伏自己的妄心。
8.如果说,第一次的回答里,释迦牟尼的意思是你想获得彻底的解脱,就必须从各种“相”里解放出来,那么,第二次的回答里,释迦牟尼的意思是你想获得彻底的解脱,就必须从各种“法”里解放出来。
9.一个启示,那就是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要被每天琐细的日常问题淹没,每天不假思索地按照社会为你设定的道路前行,而是应该经常抽身而出,停下来,哪怕只是片刻,问问自己: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这个问题蕴涵着生命最基本的问题:我来到这个世上,不是仅仅活着,而是创造,我想要创造什么呢?我能够创造什么呢?
10.叔本华说得好:我们可以做我们想做的,但我们不一定能要我们想要的。所以,自由的人生,并不是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而是你想做什么就真的去做了。活着,如果有什么意义,那是你实实在在做了一些什么,做了一些你自己想做的东西。如此而已
11.启示你不论你看到什么,不要盲目地跟随着这个东西,要运用你的洞察力去观察;也启示你不论看到什么,不要只看到这个东西,要看到一个整体。
12.什么时候去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可以平静地活着,平静地死去。
13.读《金刚经》,不是做学问,而是实实在在的修行,把自己的心修成迅猛的闪电、坚固的钻石,无论什么形色或观念导致的烦恼或诱惑,都能洞察清晰,都能穿透现象进入本质;无论什么形色或观念,都不能影响到自己,安住于自己本来的样子里,领略到生命最初的喜乐,用心把世间的路走好。
14.即使像他这样成佛的人,也无法回避日常生活,日子还得一天一天地过,一秒一秒地过。随时随地,都拥有一种智慧,一种洞察力,一种时刻对于存在保持警觉的清醒心态。
15.焦虑,在于处在“此时此地”却又不安于此时此地。如何安于此时此地?第一,此时此地,做当下想做的事情,不去等待什么,只是做当下想做的事情。第二,此时此地,总能感知到此时此地的美,此时此地的气氛。桌子上的纹路,火车外一闪而过的房子,办公室里的电脑打字的声音,都能触动你的心境
16.每天早晨外出工作,完成必需的劳作。所有应酬,以及不相干的事情,一律省略,一下班就应该回到自己的家里,料理家务,然后即当静坐,摄念观心。在江先生看来,“还至本处,敷座而坐”八字,正是吾辈奔走尘劳中众生的顶门针、座右铭。
17.我们的心总是期待着比当下更远的将来,期待着比日常更戏剧化的精彩时刻,为了这样的精彩时刻,我们希望日常的时间快快流逝。
18.我们在每个当下里,我们都能体验到生命的一切可能性,一切的色彩,以及最终的空无。不过如此而已。
20.我们必须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我们必须包容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就像虚空包容一切所存在的一样,没有任何二元的区分。
21.“为什么你是出家人?”,“因为我善于行正法,善于行正行,善于行善业,善于行福业,善于不杀生,善于怜悯众生。”
22.我们应当追问的,是有用的问题,至于那些无用的问题,只会浪费时间。
23.凡是有助于厌弃,有助于离欲,有助于灭寂,有助于平静,有助于通慧,有助于正觉,有助于涅的,就是有用的问题,反之,就是无用的。
24.实质上,并没有什么众生得到度脱。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菩萨的心中有了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以及生命存在的时间相状,那么,就不成为菩萨了。”
25.你在无数的人群之中,在无数的植物之中,在无数的动物之中,在无数的知名或不知名的存在之中。
26.只能在此时此地,然而,只要你的心灵不固执于眼前的事物,不固执于利益相关的事物,而随时随地,去感觉更广大的存在,去体会不可言说的无限的存在。那么,此时此地,心会把远方、把无限带到你的眼前。
28.愿他人恶行,皆熟集于我,愿一切善,皆结果于他人
29.众生何以是众生?因为没有觉悟。何以没有觉悟?因为还执著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30.六祖认为这四种相是修行人常犯的毛病,心有能所,轻慢众生,名我相;自恃持戒,轻破戒者,名人相;厌三涂苦,愿生诸天,是众生相;心爱长年,而勤修福业,法执不忘,是寿者相。
31.任何一个人,无论对你做什么,你都明白不过一种因缘,一种注定会消逝的虚妄现象,不会骚扰你的心;面前的那朵花,不论多美丽,你也没有办法让它永存,但是,你可以观照到它不是一种绝对孤立的存在,是因缘和合的结果,而且不可避免地,会慢慢凋谢在无常之中,因而,你的心明白它的美一定会消失,因而不会被眼前的美所摇荡。
32.对于存在的一切不滞留不执著而心念流淌。
33.但是,一般人容易堕入的怪圈是,不执著于金钱,就执著于清贫,不执著于美色,就执著于禁欲,对于一种东西的放下,是以新的执著为代价的,否定了这个,就肯定了那个,反对这个,就赞成那个。
34.心执不死者,乃一切衰损之门;念死者,乃一切圆满之门也”。
35.发现我们自己因为爱恋那个对象,而遗忘了更广大的欢乐,于是,失恋变成了一种解放。
36.在真相或真实的世界面前,语言是无力的。不仅无力,而且空洞。
37.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39.张岱曾说:“鸡鸣枕上,夜气回方,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40.“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41.概念封闭了真实的存在。
42.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43.“无我相、无人相、无无寿者相”。“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恨”。
44.佛陀的基本思想就是四句话:诸行无常,诸行皆苦,诸行无我,涅为永寂。
45.一念向善,你就是佛
46.每个人实际上都生活在由身体和观念构筑的牢房里面。
丙申年六月十三日 蒙济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读后感_4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