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经典作品集(共10册)》读后感1000字
人活于世,总是难免被俗事所累。有太多的压力,无处排解,或也有太多的心事,无人言说。若说是日日疲于奔命,倒也有夸张成分,但日子里的快节奏,有时候确是让人忘记了好好地去看看路边的某一枝晚开的菊朵,忘记了傍晚时还有最美的云霞。人太习惯于去生活中寻找一些虚无的乐趣,却忘记了生活本身的趣味之处。也一直心觉,与其去仰望生活,不如去体会生活,如果可以,也希望自己便是生活本身。
而要体会生活中的美与趣处,有时候也是需要一定的能力的。如果是放在人与人之间去讲,那么它就是共情力。以前也曾觉得,共情能力比较强的人,大约外在表现是更能活跃气氛,给人热情与活力,或者贴心、仗义,在年纪渐长后,反而觉得,讲究礼仪,温柔且有原则的人,再深接触后,才更加地在乎周围的人的感受,也更加有趣。所以,也格外喜欢那些在描述中满布着画面感的文字,也更加想要探寻能够表达出这样文字的人,在生活中的有趣之处。
但也曾想过一个问题,就是到底什么才是一个人的“生活”。从前大约是工作狂,给自己制订了许多目标,生活中的脉络大约就是两点一线的状态,其实少了很多“生活”的部分。读书时也曾误认为过,人的目标若是达成了,心情该是无限喜悦的吧。但事实其实是非常相反的,人给自己制定的目标,一旦达成,就像是短暂的失去了某个灯塔,更多的心情是一种漫无边际的失落。定的目标越高,虚空感会越强烈。然后就会不自觉地再去选择树立一个又一个更大的目标,去享受那个努力达成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里,就会失去更多的生活。其实无论在追寻什么,离开生活都是一件危险的事。怎样去平衡生活与工作,去体会生活本身带来的妙处,大概也是一门功课。
但无论怎样,人的一生中,会遇见太多的惊喜和意外,回头看时,也都是最宝贵的礼物。有过经历,才能拥有反思,才能够更好地去理解生活,去审视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一切,包括精神层面。当然,这些感慨可能也与书的内容本身,有些不相关了。想来与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大概是有奇缘。大学便阅读了两本先生的散文集。近来,朋友又送了一本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给我,便又开始重读。如果说,之前阅读时,思考的更多的是关于书籍本身,那么这一次阅读后大约更多的是反思自己。
但无论怎样,相信生活是有趣的,让生活变得无趣的,往往是人本身。愿日子可简单点,再简单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汪曾祺经典作品集(共10册)》读后感_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