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读后感_3500字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读后感3500字

大致脉络之二鲁迅(一)

二、鲁迅是狂人还是阿Q?

  • 北大与《新青年》的分化

‘五四’一代人对古典文学史进行重新诠释的程度,已经成为一个不再受到任何疑问的标准,它告诉我们说,‘过去’真的已经结束了。几个传统型的作者还在,但是他们的著作远远不如那些追随‘五四’传统的批评家们那样具有广大的权威性
胡适、李大钊这些重要的人物都曾在红楼时期的北京大学,那时是中国文化的中心;而今天,影响中国文化的是门户网站。
说北京八大胡同的常客是“两院一堂”。八大胡同就是妓院集中的地方。什么叫“两院一堂”呢?民国初年,有所谓参议院、众议院,就是那些“贪官”,常常光顾八大胡同;“一堂”就是京师大学堂。这个学校名声差到这个地步。是蔡元培改造了京师大学堂。
第一是白话取代文言;第二是引进了“德先生”(democracy)、“赛先生”(science),反对礼教;第三就是启蒙救国,要唤醒大众;第四是进化论,强调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更好,我们要向前进,这么一个进化论的时间观。
《新青年》分化的标志就是:一派主张激进社会革命;一派趋向于文化反传统,改造“国民性”;另一派主张“整理国故”
甘阳现在提倡“通三统”(即要同时继承孔子、毛泽东、邓小平的传统)。陈平原主张建构统合儒家传统与“五四”新传统的“通二统”

  • “永远正确”的鲁迅

第一,鲁迅用白话做了小说的实验,最早而且最成功。第二,鲁迅也批判礼教吃人。第三,鲁迅也启蒙。这里有点不同,鲁迅说了他是“遵命”启蒙,是听别人的将令,也就是说并不完全是他的本意。遵谁的命?遵陈独秀,遵胡适,你们说要怎么做,我就怎么做。第四,鲁迅坚定地相信进化论。从理论上讲,鲁迅就是“五四”的方向,鲁迅的影响就是“五四”的影响。
严复和伊藤博文是同学,两个人一起到英国留学。伊藤博文回到日本,一手推动了明治维新;严复回到中国,翻译了《天演论》。赫胥黎的《天演论》,就是演化的意思。本来是讲自然界的,但中国那时国弱,所以用自然界的规律解释社会历史发展。严格来说,这叫社会达尔文主义,是错误的学说。理论上,政治社会不像自然界,不是简单的强者吃掉弱者,否则就是社会丛林原则。但实际上还有很多人相信,认为有了实力才能讲道义。
最早称赞鲁迅的是瞿秋白。瞿秋白是陈独秀之后的共产党总书记,但他没做多久就被批评为错误路线下台了。那时他躲在上海,和鲁迅成为朋友。
原来鲁迅和“左联”的周扬、夏衍、田汉、阳翰笙吵过架。这四个人当时负责和鲁迅联络,是“左联”的领导,鲁迅给他们起了一个外号,叫“四条汉子”。所以,在“文革”时,人们就说鲁迅早就看穿了“四条汉子”的面目,而这四个人一直被重用到一九六六年。
鲁学和红学,是中国的两门显学。
待到伟大的人物成为化石,人们都称他伟人时,他已经变了傀儡了。
夏济安还引了鲁迅的话:“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他论述鲁迅的核心意象,就是“黑暗的闸门”,他说,鲁迅觉得他要做的事就是扛住黑暗的闸门,让年轻人去到一个光明的世界,而他自己是要被闸死的。这是夏济安最基本的观点,
这个“闸门”是什么呢?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二是内心的悲观主义。就是鲁迅身上背负的这两个东西,使他走不远;但是,他愿意让年轻人走。
鲁迅有一句话很有名:“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就是说,我相信这个世界是绝望的,所以这个世界是虚妄的,可是怎么证明你绝望呢?就像没办法证明有希望一样,也没办法证明一定是绝望;我没办法说将来一定会更好,但我也不可以说将来一定会更坏。

  • 从周树人到鲁迅

竹内好讲到鲁迅生平,提了三个疑问:一是祖父去世与鲁迅父亲生病的影响;二是鲁迅跟羽太信子的关系;第三,到底周氏兄弟之间出了什么事情。
鲁迅人生的转折点是十三岁,这一年,祖父出事,父亲生病。
鲁迅人生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在日本留学时在课间看了一段幻灯片。鲁迅在《呐喊·自序》里有很详细的描写。幻灯片讲日俄战争期间,一个中国人被认为是俄罗斯人的间谍,因此被日本人杀头。但是不光杀头,还要找人去看,围观的是中国人,被杀的也是中国人,可那些看客表情非常麻木
说到藤野先生劝他将来好好做事:“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这句话,鲁迅还把它记在心里一生。
从一九一一年到一九一八年,是鲁迅身体、精神最好的时候,整天抄古书,收入也不错。很多人说鲁迅之所以深刻,跟他抄古书的经历有关。卡夫卡的正职是保险公司的职员,写出了《城堡》这样可以概括整个现代僚社会的著作,影响了西方整个二十世纪。
换句话说,只有全中国人口的百分之二。而恰恰是这百分之二改变了中国的方向,引导了中国的变化,少数人启蒙了大多数人。鲁迅“开了窗”,毛泽东和邓小平“开了门”。
可是在这十年浩劫当中,我们的广大民众是被唤醒了还是又一次昏睡?有多少人选择性集体失忆?今天的读书人,比如钱理群、李泽厚、夏济安等很多人都觉得鲁迅的事业没有完成,还要继续做
在这个大众化的“小时代”里,严肃节目的点击量是非常边缘、非常有限的。假如鲁迅还在世,不知他的微博有多少点击率
你到底是谁?有没有资格启蒙别人?鲁迅的意义是大家都在睡着,他醒着,这叫世人皆醉我独醒。我们都是相信他的。现在给同学们上课,我相信我说的是对的,希望能影响你们。同学们可能嘴角一撇:你讲的那些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用?要是换马云来,大家精神就好起来了。
康德的一个总结很有名,他说法国启蒙主义可以归结成一句话,人和人的智力、财力、能力天差地别,但是差距再大,一个人也不能决定另一个人的命运。人跟人的差别可以巨大,比如智商、情商可以差一百倍,财产可以差一亿倍。比如比尔·盖茨的财产比我多一亿倍,但是我今天这样讲话,他不能要求我不这么讲话。这是现代民主社会的文化基石,这是一人一票制的哲学基础。
怎么肯定世人皆醉我独醒?谁来判断什么状态是醉、什么状态是醒?
第一,这个意象隐喻了整个现代中国文明的解放史;第二,“五四”过去一百年,我们需要继续启蒙的精神;第三,要用现代民主观念来反思“五四”的启蒙。
一是指第一个老师,就是开导“蒙昧”。父亲,母亲,或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总之是最早教你知识的人。第二个意思,是在你已经懂得很多之后的某一天,有一件事、一个人、一句话,“啪”地一下,把过去不明白或者误解的问题全解开了,把你过去崇拜的东西摔碎了。这样的一个火花,在禅宗叫“棒喝”。东西都在,你看不见,划一个火,山洞里的东西就全看到了。

  • 鲁迅与几个女人

第二个女人是朱安。鲁迅二十五岁结婚前想办法要取消这门旧式婚姻,但他母亲不同意——道理很简单,取消婚约就是休妻,等于毁了朱安一生。所以鲁迅必须从日本回来结婚。可他结婚第四天就走了,他们也没有行夫妻之实。有人后来问鲁迅,你的婚姻是什么情况,鲁迅说朱安女士“不是我的妻子,她是我妈妈的媳妇”。
鲁迅有很多时候是这样的,他没办法,但知道这是不对的,并不是昏迷。这就是夏济安的观点。
道德应是人人能遵守的美德;如果是少数人才能遵守的美德,那就不叫道德,这是一些人特别的美德。
男人本来没办法或不需要控制女人,直到温度变低了,吃的东西难找了,找寻食物时男人比女人有体力优势,这时男人就要保障他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后代,母系社会就开始瓦解。当男人要出去打猎,干活去了,有别的男人在旁边窥伺,也想来山洞,想得到这个女人。那男人怎么防止这个女人和别的男人在一起呢?我看来看去,从这个时候起,男人控制女人,从古至今就是三个方法:第一个方法,把她关起来,不让任何人进来。听上去很野蛮,但这个方法用了几千年。中国古代的女人结婚后不能见外人。直到现在,中东很多国家还是这样,女人只能见丈夫、兄弟和父亲,不能见外人。丈夫要把她关起来,以确保以后孩子的身份。第二个方法,就是用物质笼络。男人对女人说,不要理别的男人,我打猎的羊腿归你,包你半个月不愁吃。别的男人要找她,也都是搞这些花样:我这里有好看的石头,我这里有半只鸡。今天,羊腿变成LV、Chanel,但还是一个道理。第三个方法,是在她脑子里面嵌一个芯片,芯片的核心程序就是:女人一辈子只能跟一个男人,只要多一个男人,就不是好女人。这个观念打进脑子以后,哪里要贞节带,哪里要LV啊,哪里要笼子关啊?自然而然地,只要有别的男人接近她,她就自杀,成烈女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读后感_35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