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读后感800字
有人称它是“一部西印度群岛的史诗”;有人称之为“史诗规模的悲喜剧小说”;有人誉之为“新世界的史诗”。
这本书展现了殖民与后殖民时代移民的生存危机,精神危机,文化认同危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后现代社会人类普遍存在的身份归属危机问题。
主人公被埋藏的第六指和脐带,标志着他最终与祖根的断绝,分散的家庭象征着古老印度家族在移居地的破败衰落,母亲那座被卖掉的房子暗示着移民者生存家园的丧失,从此,他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归宿,一生处于漂泊的状态,栖息于边缘地带。
如果说毕司沃斯离开自己的出生之地,是他远离种族文化根基。那么他在波各迪斯的亲戚所接受的加拿大教会学校教育,则象征着殖民文化教育对移民的影响,进一步使他丧失了民族文化根基。
房子不仅仅是一个遮风挡雨之所,更是一个安身立命之地,是他的身份,地位,尊严和人格独立的物质象征,因此,房子不仅仅是居住生存之处,而且也成为主人公精神家园与文化归属的象征。
他的命运表明殖民地移民要想获得物质的归宿与精神文化身份的归宿是相当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他身上有一种不懈的追求精神。在不断努力营造现实中的房子的同时,他一生也不断寻求自己精神的房子,想获得事业的成功,获得身份和地位的认同。
毕司沃斯一家的命运,是无数劳工移民之家的缩影,他们在异域他乡艰难谋生,逐渐脱离了自己的族裔文化与信仰,以至家庭解体,成为边缘人,无根人。
在艺术上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它有机的把古老史诗艺术与现代长篇小说有机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一方面,它具有史诗的记史性,写实性,传记性和结构完整性;另一方面,它也具有现代小说叙事的复杂性,前卫性,跳跃性,因而它丰富了现代小说艺术,推动了现代长篇小说文体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读后感_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