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大全集(共6册)》读后感1600字
喜欢历史的,在此还是要推荐一下。
还是全书蛮长的,从媚娘出生到死亡,诠释了她的整个人生。有情有义,有爱有恨,有权谋有情怀,有狠毒有家国。有女人的柔软有男人的刚毅。有任人唯亲有科举改革。是非功过,留世人评判。
说说武曌封帝那些事。
她虽是一介女流,但从进入天皇后宫那天起就已融入这个朝廷,先是与天皇里应外合斗倒了长孙无忌,入主椒房后又彻底打败了关陇一党,自从显庆六年天皇染上风疾后她就开始参谋政务,从麟德元年开始与天皇一同临朝听政。大唐平百济、定西域、灭高丽,哪场胜利背后没有她的推动?开科举、兴文教、封泰山,哪件大事没有她的筹划?现今哪个宰相的资历功劳可以与她相比?哪个官员的升迁、赏赐不曾经过她手?天下百姓哪个没分享过她的福泽?她半生岁月为苍生而谋,她满头青丝为社稷而白,无负于天下……这句话她完全当之无愧!
百姓眼中她却是一位温和慈祥的老妇,所以宗室要想动员民众来推翻她是几乎不可能的。况且冤狱杀戮并非目的,而是夺权权力的手段,她意在打破李氏王朝的旧秩序,打造忠于她的政局;反之有所败必有所兴,文如陈子昂、武如麹崇裕,就连那个狡诈阴损的周兴又何尝不是因为多年压抑才走向极端的?不少官吏因为她的恩泽走上富贵仕途,尤其是寒族之士和科举之士,媚娘给他们的好处比李治给予的更多,固然有些人歌功颂德明显是出于幸进,但他们心中至少不会痛恨这个女人。媚娘的统治存在牢固的基础,岂是那么容易就能推翻的?其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唐李氏的宗室政策本身有问题。若要追根溯源,这个顽疾早在三百多年前曹魏王朝建立的那一天就已经注定。曹丕、曹植兄弟的千古之争开了后世储位之争的先河,皇家内部的权力之争几乎是伴随士族政治一并出现的,在这种体制下只要让宗室拥有权力,必然会形成一个个士族云集的小集团,说到底权力的争夺其实就是各利益集团的斗争。奠定士族政治的曹魏是始作俑者,西晋的八王之乱、南北朝的自相残杀,这个问题愈演愈烈,直至关陇权贵出现在历史舞台依然没办法解决,北周宇文护连弑二君,隋文帝杨坚五个儿子无一善终。仅就唐朝而言,玄武门之变就像无法摆脱的魔咒,而李承乾、李祐、李元昌、李恪、李元景、李贤……他们的一幕幕又不断重演着这个悲剧,因而李世民、李治不知不觉间走上矫枉过正之路,宗室既封王却没有封邑,既任职又不受信任,长此以往能培养出什么家族人才?要么是李元婴、李恽那等骄奢淫逸、贪婪聚敛之辈,深受世人痛恨;要么就是李元名、李慎那等谨小慎微、如履薄冰之人,反而被誉为贤王。从这次起事前的犹豫观望到起事后的畏惧退缩,无疑都验证大唐宗室政策的失败。即便侥幸有一两个李贞这样的人,也因权力有限而被牢牢束缚住,关键时刻拿什么来拯救家族?所以李氏之败与其说败于媚娘,还不如说是败在李家人自己手里!
说说作者文笔。
王晓磊,你是多么有才,四字词语信手拈来:婀娜娇艳的美女,面如桃花,杏眼蛾眉,似笑非笑,秋波流慧;身穿翠绿衫襦、百褶石榴裙,肩披淡黄轻纱,满头金银珠翠,脂粉之气扑鼻;身段窈窕,肌肤胜雪,比花花解语,比玉玉生香。
还有这段:嵩山别有一番风采——纵横无边,岳冠天下,沉郁如郭,光华似璧;峡壑苍然,古松蕴翠,巉峭陡峻,峰峦峥嵘!卢崖石淙,雄奇伟岸,泓泉玉溪,静谧可亲;太室巍巍,独擎天中,雾霭流云,交织萦绕,左拥少室之险,右揽颍水之秀,前藏功德舍利,后筑少林宝阁。十潭卧龙,九谷隐贤,登峰眺远,见大千之无穷;中天四顾,极八荒之兴衰。轩辕肃然倾拜,汉武正冠止车,达摩洞禅开悟,子乔羽化飞升,真乃千古圣贤发祥之地!
日灿中天,光耀万里,寰宇克清,景气澄霁,石淙峡却是一派幽然轻逸的气象。飞泉堕空,舞绡曳练,流水铿然,氤氲成霞。近可观绮变万端之摩崖,远可瞻直贯霄汉之神岳。潭卧其中,石峙于上,觥筹交错,对饮刘伶。清风徐来,抚松弄秀,兰蕙微薰,沁人心脾;瀛洲之美,不过如此,阮肇至斯,亦忘天台——君臣把酒痛饮、流连忘返,真如置身仙境一般。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武则天大全集(共6册)》读后感_1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