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

作者:琳达·格拉顿 安德鲁·斯科特

我们都将活到100岁,长寿时代,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要怎么办!21世纪初出生的人有一半的概率活到100岁,这在发达国家已经成真,发展中国家也正迎面赶上。这就是长寿时代。长寿时代不只是老龄化、延迟退休、养老金缺口和劳动力短缺,长寿时代带来的变革远超出我们想象之外。面对长寿时代这一切变革,我们的榜样和我们自身的人生经验都不足以应付,我们不得不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人生模式。本书来自英国伦敦商学院经济学家琳达·格拉顿和心理学家安德鲁·斯科特为MBA学生开设的一门“百岁人生”课程。

「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百岁人生的标题给我提了个醒,从忙忙碌碌,着急着完成三段式人生中回过神来,就像考试前老师说只有一个小时,然后奋笔疾书生怕不够时间,突然老师说给你加半小时,这时候题都做了大半了,剩下的很少,做完以后检查了一遍又一遍时间确还有很多,我是该早早交卷还是再努力一下,但好像又已经没有什么努力的目标了。好在这个醒提得还比较早,容我有重新再想想计划的时间,来得及时,量变就是质变,从70至100不光是数字上的延伸,每个人生阶段的延长,而是结构性的调整,思想的升维,方方面面都涉及到,如温水煮青蛙那般全面袭来。

多段式人生——早有隐隐的感觉,好像我的人生不再如父母那样,学习、工作、退休然后就会结束,我总想像我应该用几年工作,然后休息一下,再学点什么,或者换个行业,换个生活的地方,工作和生活都不仅仅是关连性的渐变,而是可以彻彻底底地换一个不相关的行业,我觉得我会有更多未知的可能。我最喜欢的状态就,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一边生活,就像一边做功课、一边听歌,还吃着零食那样~

退休——我不喜欢退休,不明白为什么要退休,退休就是不用工作就有生活费,那多闷呀,以前想可能我退休就去做义工,但又想做义工怎样才能体现我的价值呢,我是需要薪酬去证明我的工作价值的。无论到什么地方,我都会看看那里的老年人在做什么或者有什么可做,想像我老了的时候有机会做那个。庆幸暂时我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干,我还有很多喜欢的事没干,估计能持续好多年,以前想的是,能不能把喜欢的事干完,现在想的应该会改为,再发掘更多喜欢干的事。

起点与终点——“你所经历的变化和选择越多,你的起点对你的影响就越小。”永远在路上,没有终结,开始也不显得有那么的明显,这好像与现在的仪式感大流有所不同。我所重视的不是开始和结束,而是中间那些普通的、周而复始的单调,细碎的日常。所以我喜欢看纪录片,看不同人的日常,去想像他的平常,感受他的当下,就像走过了更多的路一样,体验了不同的人生。

一百年,我希望能踏遍地球,可以尝遍世间美食,看遍人生百态。

「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以前在“得到”上听过该书20分钟左右的精要解读,现在看完全书咋觉得二者差得有点远啊!那时听完内心还是充满希望和向往的,但现在听完全书,却感觉沮丧。原以为寿命长了,我们就可以有更多时间安享幸福晚年了,谁想人生被作者如此科学地量化分析后,才知道原来漫漫人生路,我们拼完人生上半场,还要拼人生下半场。我们不过就是那个日复一日不断推着石头上山的西西弗!作为不是富豪的普通人,要过好漫长一生,我们需要仔细规划,以平衡财务与非财务、经济与心理、理性与情感。活得更长首先考虑的是财务问题,以后我们要么延迟退休(前提是有企业还让你干到退休),要么在退休前就要面临转型,想办法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开启新阶段的人生,目的就是要确保自己有足够的养老金。为了应对活得更长,我们要提早做规划。我们要不断学习,增加教育投入,不断进行技能培养与提升,从而不断积累自己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平衡资产贬值与储蓄。目的是确保我们后半生的生活有品质。三阶段人生(学习阶段、工作阶段、退休阶段)打破,我们将面临多阶段的人生,更长的人生,需要我们在心理上、生理上去适应和平衡工作、家庭和生活。怪不得日本长寿老人多,老人的自杀率也高。很多老人本可以长寿,但都自愿放弃,个中原由值得思考,也许没有生活质量的长寿,有些人并不留恋。对于百岁人生来说,解决财务问题是必要的,但金钱远远不是最重要的资源。家庭、友谊、心理健康和幸福感,都是组成百岁人生的关键部分。人生百年,我们是要肉身的墓地,还是要精神的庙宇?《百岁人生》让你开始思考人生,我继续思考余生……说好了书评要短的,咋越写越长!现在大家都不喜欢读碎片化的长篇大论,我自己就是一个。但现在就是想写所想,权当自娱:)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