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胡适口述自传》读后感_1900字

《胡适口述自传》读后感1900字

胡适口述自传

唐德刚

这本书是唐德刚先生整理的跟胡适先生的谈话录音,正文部分胡适回忆自己少年青年以及留学,以及后期治学的人生经历和感悟。

其实,更有趣的部分是唐德刚在每一章节后面的注释,除了部分的引用说明之外,大部分是对胡适的某些方面的点评和背景介绍。

唐是胡的晚一代人,在留美的经历上也是大不相同。胡是1910-20年代使用庚子赔款留学的公子哥,而唐是经历过40年代的重庆大轰炸,饿过肚皮,后随家人前往台湾,算是普通家境培养出来的留学生。

所以,两个人在很多问题的观点上,大不相同。这种差异,除了年龄和时间之外,两个人不同的成长背景是个核心因素。

来看几个关键的例子:

◆ 放弃农科,转习哲学

胡适留学美国最初选择的专业是农学,但是不就他就发现农学根本不适合自己,于是转而学习哲学。胡适自身的经历证实了兴趣在一个人做事方面的重要驱动力。他在口述中说:

我后来在公开讲演中,便时时告诫青年,劝他们对他们自己的学习前途的选择,千万不要以社会时尚或社会国家之需要为标准。他们应该以他们自己的兴趣和禀赋,作为选科的标准才是正确的。

而唐先生对此提出了另外的观点:

我认为他这段话“个人主义色彩太重”, “浪漫主义色彩太重”,对社会国家的需要和贡献“不实际”!因为胡适之所说的只是“胡适”的经验。“胡适的经验”不适合——也不可能适合一般“中学生”。

胡适是个“大学者”、“大使”、“大文豪”……总之是个大“有成就”的人。可是这个世界里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都可说是“没有成就”的普通人,因而这个美好的世界原是我辈“没有成就”的人的世界;“有成就的人”是极少极少的“少数民族”。所以我们的教育——尤其是中学教育,是应该教育一个人怎样做个“没有成就”的普通人,一个平民,一个光头老百姓。

做个光头老百姓最重要的条件是做个正正派派、有正当职业、养家活口、快快活活……当兵纳税的好公民。但是“正当职业”不是完全受个人兴趣指挥的,它要以社会、国家和团体的需要而定。“中学生”之中,文才横溢的“小鲁迅”真是千千万万;但是社会上对“鲁迅”的需要量(着重个“量”字)便远不如对“会计师”、“绘图员”、“水喉工”等等的需要量大。如果一个“中学生”听了胡适的话,此生薄会计师而不为,非“鲁迅”不做,岂不是误人误己?为此他的“爸爸”、“妈妈”、“爱人”劝他视社会的需要,做实际一点的“择业”,难道还不是逆耳的忠言吗?

再者在今日发展中的社会里,有高度诗人气质的天才,未始就不能做个有训练的会计师。做个会计师,一天八小时之后,行有余力,仍可大做其诗,为什么一定要做“诗人”才能做诗呢?

总之,胡适之先生那一辈的老知识分子,头脑里始终未能摆脱科举时代的旧观念。受教育的人一定要出人头地,一定要锥处囊中。

从现实的角度看,我更支持唐先生的观点。至少,大部分难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家这个观点是对的。人总要谋生,总要养家糊口,所以更好的方法应该是先有个饭碗,有余力再去发展兴趣。

关于美国基督教会,胡适在期留美经历中,深得信奉基督教的老师及其家属的照顾,因此,对于如此慷慨大度,风度翩翩的上层人士,甚为感念和崇拜。而晚于胡先生一代的唐德刚,留美之时,却只能靠打工维持生计,其境遇大大不同。所以唐先生这样批评胡先生:

>就在全美排华最烈之时,也正是胡适之先生这一辈“庚款留学生”大批来美之时。而这批少爷小姐们留美期间,对上层白种美国人,真是桃花潭水,一往情深!而对在此邦受苦受难的最下层黄皮肤的自己同胞,却未听过他们说过一句话,或写过一个字!也真是咄咄怪事!

关于学术,胡适认为自己最大的财富是跟杜威那里学来并且加衣推广的实证思维术, 通俗为一句话就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其实在唐德刚看来,胡适最大的贡献并不是这个实证主意,而是他在推动白话文替代文言文这个新文化运动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

而对于胡适后期在佛学,禅宗的考证,对于红楼梦的研究,中国古典哲学,文学以及其他方面的成就,唐德刚认为不如早期的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成果更有社会价值。

所以他说晚年的胡适重新掉进了“旧书堆”里面。

由于政治的因素,在大陆胡适经历了被全盘批判,渐渐解禁,直至今日被逐步认可其学术地位的过程。在问题和主义产生矛盾的时候,那句话是对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其实,在胡适看来,五四运动被政治化,导致纯学术性质的新文化运动偏离了轨道。而在毛泽东看来,五四运动却正是革命的真正的开始。

胡适说,事实上,他的文章发表于1919年之前,那时候,陈独秀还没有相信马克思主义。所以,50年代对胡适的批判,似乎老胡有躺枪的味道。

其实书中还要诸多的学术,思想,观念层面的大量信息,值得去仔细品味和思考。

留待以后重读的时候,在慢慢反刍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胡适口述自传》读后感_19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