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读后感1400字
阿利盖利·但丁(1265—1321),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作家,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留名后世。他被认为是意大利最伟大的诗人,也是西方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全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但丁是欧洲由中世纪过渡到近代资本主义那个时期的文学巨匠、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 但丁早年曾师从著名学者布鲁内托·拉蒂尼,系统学习拉丁文、修辞学、诗学和古典文学,对罗马大诗人维吉尔推崇备至。在绘画、音乐领域,但丁也造诣不凡。此外,但丁精心研究神学和哲学,古代教父圣·奥古斯丁的思想对他影响尤深。
艾略特在他的〈但丁论〉中宣称“但丁与莎士比亚平分了现代的世界,再没有者存在.”“莎士比亚出人类情感的最大宽度,而但丁出最大的高度和深度.”
恩格斯曾这样说:“封建的中世纪终结和现代新纪元的开端,是以大人物为标志的.人物意大利诗人但丁.”
《神曲》共分三篇:地狱、净界、天堂,每一部分由33章组成,加上序章,全书共100章,作者通过描述自己梦中幻游地狱、炼狱和天堂的经历,揭露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弊端和丑恶,特别是揭露了教会的腐败和堕落。让人怎么能不想起我们更为熟悉的鲁迅先生。他们同样处于黑暗混乱的时代背景之下,两个人在时空上虽相差了好几百年,但思想上却有出奇的一致性。鲁迅先生应该是多少有受到但丁的影响吧,虽然他曾说:“在年轻时候,读了伟大的文学者的作品,虽然敬服那作者,然而总不能爱的,一共有两个人,一个是陀斯妥耶夫斯基,还有一个,就是但丁。
我最早接触神曲还是在PSP上玩的游戏,还有动画片上看过。这本书我是从爱情的层面去欣赏才会令我流连忘返,爱不释手。
传说在但丁九岁的时候,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见到一位小姑娘名字就叫贝雅特丽齐。心中就油然地萌发出一种异样的情感,一种爱慕之情。他对女子的爱是一种精神的爱,这种爱能够陶冶他们的情操,能够洗涤他们的灵魂,使他们的心智得到一种升华,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使他们变得更纯洁更高尚。
八年以后,但丁又一次在佛罗伦萨阿尔诺河的一座桥边又一次见到了贝雅特丽齐。他的心再次剧烈地跳动,感情再次受到猛烈地冲击。贝雅特丽齐穿着浅色的长裙,深褐色的衬衣,手上拿着一枝美丽的玫瑰花,,,,后来,21岁的贝雅特丽齐嫁了伯爵西蒙,24岁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但丁悲痛万分,顿时感觉一切都失去了生气。但后来他终于明白,这样下去他只会更消沉,沉迷于对比阿特丽斯的怀念和悲哀,这实际上也是和他对比阿特丽斯的爱不相称的。他感到要振作起来,决定开始认真写作。他要从感情的世界跳跃到哲学的世界,他要去探索人性完善的道路,去探索意大利在政治上道德上复兴的道路,他要把自己创作的成果作为奉献给他钟爱的女子比阿特丽斯的礼物。所以他开始写作《神曲》。
如果当时他能够和心爱的贝雅特丽齐在一起,是不是还会有这种浓重的爱意敬意,是不是还会有这部旷世之作。或许得不到的才是最美的。
这本书翻译和原文有一定差距和错别字。建议看2009年9月1日黄国彬老师耗时二十余年,完成首部由意大利文译成中文的三韵体《神曲》,精确地传达原诗精神,帮助中文读者领略前所未有的世界的一部书籍。
还有 田德望先生的译本是更通俗易懂的散文体,二是因为每一曲(章)的篇幅其实不长,而且容易跟着但丁的描写来想象他笔下的那个地狱,想象所有的情景和人物。但《神曲》又是不好读的,毕竟但丁有着丰富的地理、历史、宗教知识,每曲(章)虽短,却要求你有充分的知识储备,还有甚至比正文还大篇幅的注释,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神曲》读后感_1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