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的关系花园》读后感1300字
乍一看书名,以为是像尹建莉那样的养育+教育的秘籍,我以自我预设的想法看了开头几篇文章很是不舒服,感觉有点凌乱。全部看完才得到欣慰,没有错过这本好书。这本书没有长篇大论的谈教育,它是一本散文集,将与教育和教养有关的文章集合在一起,总称教养的花园。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一个即短小又真实的故事,作者以她心理咨询师的身份生动而深刻的阐述了教养对人的影响以及对养育的看法。有几处令我感触很深,记录如下:
儿子说:“再贵重它也是一种工具,就该听人使唤。”这让我联想起自家长辈,高价买件新衣服,只穿几天就束之高阁,生怕弄坏了,每天看着心痒又不忍穿甚为纠结,真不知是衣服为人服务还是人为衣服服务。再贵重东西也只有使用了才能展示出它的价值啊。说了也不听,只好看着长辈每天纠结,真是自讨苦吃。
青虫之爱:“我的药,是我给我自己的,那就是对女儿的爱”。很多女人做了妈妈就忽视了自己,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唯一有权掌控自己的人。我曾经就是这样一个妈妈,以为我的快乐是因为有了孩子,以为我的变化是因为要教育孩子、以为生活越来越好是因为有了老公,以为总能实现愿望是因为运气好,以为……以为的太多了,唯独忽略了我自己,没有我自己,哪里还会有那么多以为呢。只因我有了对孩子的爱、对家庭的负责、对愿望的用心……才会有梦寐以求的结果。所以相信自己,善待自己,潜在的智慧需要自己去挖掘,加油吧,妈妈!
暴雨筛:“胆小的、思前想后的,都被它筛了下去,留下了最有胆量和最不怕吃苦的人。”其实很多事都有筛子,贵在持之以恒。最近犹豫要不要给儿子继续报美术,因为相比之下他确实缺少天分。老师开导我说,现在儿童美术盛行,一为增加孩子艺术底蕴,二为走专业路线打基础,不过多半是前者。如果孩子喜欢就继续上吧。因为美术不能永远停留在创意阶段,越进阶越枯燥,再等孩子大了有了新兴趣,或者以学业为重了,最后能坚持到底的寥寥无几。即使未来走上专业路线的,也会有因为生存压力而放弃的。所以最终能将美术走出成就的,除了天分,更重要的是兴趣+毅力+功底。我听从了老师的建议,“暴雨筛”又如及时雨,坚定了我的选择,马上续报了课程。我不奢望儿子在美术领域的成就,只是期待他能将一件喜欢事做一辈子。感叹时间这个巨大的筛网,不知成就和毁灭了多少为梦想而拼搏的人。
请容许我这个门外汉,狭隘了艺术的影响力。《面具后面的脸》为我做了精准科普:“对孩子们来说,这些并不是艺术,是另外一种心灵的表达。她们并不是为了成为艺术家才进行创造的,她们把艺术当成了心灵的一部分。但是,这不正是艺术最原始最根本的标志吗?”功利心只存在于成人的世界,我差点扼杀了儿子纯洁的兴趣。现在我懂得了,艺术不仅是技术,更是灵魂的栖息之地。
毕老师文章总是那么朴朴实实、铿锵有力、富有智慧,透过文字便知她是一位极其自律和保守的女人,字里行间透露着她对教育的谨慎、对教养的重视。想必她的儿子一定随她。
身教大于言传,行动大于空想,内醒大于自责,责任重于泰山!愿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教养与人的关系,如花团锦簇、繁花满园。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教养的关系花园》读后感_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