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这是一部伤心的悲剧史诗。故事出自“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先生之手——全书以国务总理小儿子金燕西与平民女子清秋从自由恋爱、结婚到离弃的悲剧为主线,极写豪门盛衰和世态人情,堪称经典之作,至今读来仍有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本书被誉为20世纪的《红楼梦》。感动无数人的爱情史诗,全面展现二十世纪上半叶交织在门第、权力与金钱中的中国社会。作品以北洋内阁总理之子金燕西与小家碧玉冷清秋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封建大家庭妻妾倾轧;子女放荡的腐朽没落生活,揭示了在复杂环境中人性的幽暗与蜕变,宛如一部豪门贵族动荡岁月的兴衰史。
「金粉世家(全集)」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许久不读长篇,俗务烦扰,其心难静。单单是冷清秋三个字,便点燃了阅读的愿望。
爱点文学的年轻女孩子,可能都在冷清秋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腹中有墨水,胸中有志向,口里出诗篇,眼里容天下,可惜脑子太单纯。脱离了世俗的天真,终究是太感性,太烂漫,太不切实际。性格忧郁,遇事消极,加之出身贫寒,自然是如黛玉一样心生七窍,悲愁之感,跃然纸上。
如果没有一个金燕西,或许成长两年,心智成熟了,清秋便能禁得住诱惑,守得住自我。一个金燕西毁灭了冷清秋。但真正的幕后凶手是所谓的爱情以及支撑“爱情”的物质。南朝明门,金粉世家,象征着脱离底层,飞入金窝,试问食人间烟火的你我以何抵抗?
冷眼旁观,纵身迷途的燕西,站在女子的角度,自然是恨极了他喜怒无常,始乱终弃,声色犬马,不知悔改。站在人性的角度,他无可厚非,他有资本,有靠山,本性如此,怎能顷刻间悔悟。人世间,有清秋这样的脱俗者,自然也存在他那样的纨绔子弟。
是非对错,难以辨别。逃不过因缘二字,张恨水先生写的客观,也有些不近人情。读来不免惆怅,细细思考,平淡之中才见真理,小说,最终都指向虚无,正如人生,过程即使精彩万分,结局都是化零而去。
虽然想的通,但读到清秋所留的书信,还是心头一揪,泪流两行。
“行矣!燕西。生生世世,吾侪不必再晤。此信请为保留,即作为绝交之书,离婚之约。万一君之新夫人以前妻葛藤未断为嫌,则以此信视之可也。
行矣!燕西。君子绝交,不出恶声,秋虽非君子,既对君钟情于前,亦雅不欲于今日作无味之争论。”
言尽,而意断肠!
「金粉世家(全集)」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千古情场得失,究竟是男子之过呢?还是女子之过呢?』清秋和燕西的婚姻 的确就是她常常想到的那四个字:齐大非偶。其实清秋是一个求上进,有才华,有抱负的女子。但是由于她从小生长的环境还有家庭教育,面对燕西的追求,对于他的各种“糖衣炮弹”从一开始的半推半就到欣然接受,归根结底不还是她自己的虚荣吗?更可笑的是冷太太,看到自己姑娘跑偏了非但不拉回来反而自己也陷入了金燕西的“陷阱”里,母女俩一致认为燕西能够放下门第观念追求清秋正是他真心实意爱清秋的表现,反而自己还觉得是金燕西付出了多少受了多大委屈似的。正如金铨一语道破的那样,“他简直是靠几个臭钱故意引诱人家!” 可是清秋最终没有抵挡住这样的诱惑,未婚先孕。在那个年代虽然新思想猛烈冲击着旧思想,进步青年都在求自由求民主求解放,但奉子成婚毕竟是世俗所不能接受的,这就为燕西清秋的婚姻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其次就是两人三观严重不合,清秋总是看不惯燕西这种纨绔子弟作风,想要劝他努力上进不要再继续做寄生虫,多为二人的未来做打算。然而在燕西的眼里,却是清秋对他的不理解、不信任、讽刺还有干涉他的自由。原本就是他在和白秀珠在一起的时候因为受不了白秀珠的大小姐脾气而移情到清秋那里,在结婚之后没两个月就继续寻欢作乐花天酒地常常夜不归宿甚至忘了清秋的生日,直至发展到最后清秋刚生完孩子都不顾她的身体各种吵架,对新生的孩子更是不管不问。自己父亲刚死没多久就拿着分家的钱去捧戏子,期间又和白秀珠不明不白不清不楚。金燕西终究还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总之渣到一定境界简直是没有人性。清秋和燕西的爱情,就像焰火一样绚烂夺目但转瞬即逝,也像泡沫,阳光下色彩斑斓可是轻触一下就消失掉了。还记得电视剧版大结局的处理是燕西和清秋最终坐着两辆背道而驰的火车渐行渐远,终究还是没有再见上一面。人生如戏,有些选择一旦做了就再也不能回头,而有的人一旦错过就永远不再。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金粉世家(全集)」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