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人可以多生!:反思中国人口政策》读后感_4000字

《中国人可以多生!:反思中国人口政策》读后感4000字

生孩子在经济上几乎一直是不经济、理智上不合算的。

几乎所有国家、文明、宗教的传统文化都是鼓励民众多冲动多不计经济成本多生育的,否则文化就会失传,民族就会灭绝。

传统生育文化被破坏后,仅凭父母主要靠理智决定后的生娃数量注定是远远不足以满足正常人口更替需求的。

对传统生育文化破坏最大的一是世俗与消费主义,一是马教。

无论收入高低,东欧、越南、俄罗斯、中国的主体民族均陷入严重少子化,这很大程度是因为马教破坏了传统文化,传统生育文化已经不再发挥作用。

商业文明与消费主义的兴起,对世俗快乐的理性追求,同样会消解传统生育文化。这使得欧美发达国家、中日韩星港台等儒家世俗文化圈的主流民族陷入低生育率陷阱。

正常和平年代低生育率一旦出现便不可能重新恢复到更替水平,几千年传统生育文化一旦被破坏便根本不可能修复。等待已经陷入低生育率的民族的唯一归宿便是灭绝。

扩大住宅用地供给,保障入读公立托儿所、幼儿园,降低教育费用,提供产假、生育、育儿补贴,反堕胎等措施最多只是扬汤止沸,注定无法扭转超低生育率,无法避免民族灭绝的宿命。

传承与人口是文明存续的两大基石。中华文明在五代、南北朝、元、清、近代之所以没有像西夏、金、印第安、巴比伦、古罗马等文明那样灭绝,人口众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它使我们的文明在积贫积弱时仍然能够幸存。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均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生育率越来越低,人口增长再也不是经济发展的阻碍,而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助益。
1970年代的几次石油危机,引发了能源耗尽的普遍担忧,人口爆炸与节制生育理论喧嚣一时。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马尔萨斯人口论盛极一时,所幸因政府权力不足,绝大多数国家的节制生育政策只能停留在宣传阶段。1980年代中晚期,全球开始普遍认识到能源耗尽与人口爆炸相关思潮的荒谬性,绝大多数国家停止了节制生育的宣传,并开始普遍宣传、鼓励、甚至奖励多生。
能源耗尽、人口爆炸危机、水危机、粮食危机之所以荒唐,原因一是当前人类消耗的能源极少,不足地球陆地所接收太阳能量的千分之一,也不足风能的百分之二,更无法与自然衰变的核能相比。二是水、金属等属于非消耗性,可以反复利用的资源,人并不能消耗水也不能消耗金属,最多只能把水变脏把金属变分散,而这些是完全可逆的,只是要消耗些自然的或人为的能源。三是人口爆炸既不存在也不可怕,自18世纪以来,财富与食物增长速度一直远高于人口增长速度,全球生育率却一直处于下降通道,1970年代时的人口增长主要是卫生条件改善和人均寿命提升所至。四是粮食总量危机自18世纪以来就不存在,以后也不会有,所谓粮食危机一定是粮食分配危机。太阳、地球有着对人类而言无限的能源,其中每时每刻散发出的远超99.9999999%的能量还在白白浪费。海水淡化、污水净化只是消耗些能源。粮食生产只是消耗能源和可以无限循环的水,并非一定要在耕地进行,完全可以搬入可以近乎无限重叠的室内。当前,太阳能、风能工业化度电成本已低于1元,核能度电成本更是已经低于火电的0.25元。海水淡化吨成本也已低于6元。室内粮食种植成本已低于8元一斤。随着粮食亩产的增加,自1950年来,耕地抛荒面积不断增加。
受1970年代末全球性错误思潮的影响,中国开始强制计生,尽管错误却也情有可原。但1980年代中期能源危机与人口爆炸被全球普遍认清与否认后,还顽固荒唐坚持强制计生,则主要是纠错能力差、意识形态僵化或计生既得利益小团体绑架牺牲民族利益的体现,并导致强制计生成为建国以来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最无法挽回的严重错误。
2025年前中国大陆年出生人口将低于1200万,创建国以来新低;2030年前,大陆汉人年出生人口将低于800万,创200多年来新低。

中国计生砖家、社科院四十年来一直过份夸大出生人口数量和人口出生率,其人口数据从来没有靠谱过,被事实打脸后直接不承认事实死不悔改,伪造数据反倒是习以为常了。
专业造假四十年,误国误民,但有利于计生系统领导和专家的飞黄腾达。
“2000年普查0岁只1379万人;但统计局(在计生系统压力下)却公布出生1771万。2000年0岁到2010年10岁,到2014年读初三,到2015年15岁。2010年普查、公安户籍载明10岁只1445万、1438万;2014年初三生只1426万,由于毛入学率为104%,那么14岁实际只1371万;2015年“小普查”15岁只1357万。”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可验证2000年到2010年的抽样生育率非常准确,根本不是计划生育部门宣称的实际生育率要比抽样高50%。“十五”和“十一五”规划对短短五年的增长人口竟接连两次高估超过50%。对于这种彻底的错误,计划生育部门从未给出正式解释。

说实在的我每次看强制计生、移民、难民的微博和文章都会有种暗戳戳的奇异爽感,一种身处大厦大厦将倾的期待,好像在对目前的世界说,看吧,都是你们自找的,愚蠢的人类,快要玩完了。

在几十年的“一面倒”的偏执宣传下,中国社会对生育和人口问题的认知已经远远偏离了维持民族繁衍所需要的正常状态,你也许就是这种极端思维的受害者。

令人震惊的是,从占总人口80%以上的主体种族到白人新生儿占比不足一半,只用了三十多年。
人口结构、数量增减的指数式变化,往往使民众尚未作出反应就面临事情糟糕到无法收拾的境地。

1950年,白人人口占美国总人口近90%,1990年降至80%,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非白裔的美国人口已经上升到了25%,[插图]2008年总统选举之时,非白裔美国人口已接近30%,而且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年轻。

部门利益误导国家决策,思想极度僵化的典型。

200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2001年12月2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06年底,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

计划经济的僵化体制无法适应生产要素的变化,无法根据劳动者的变化调整经济形态,导致增长的劳动人口无法被经济体制吸收,因而被视为多余人口,这算是毛的政策后遗症。

。如果一定要“声讨”毛泽东时代的人口激增,那只能“怪罪”那个时代的发展让死亡率(主要是婴幼儿死亡率)下降得太快了,而不是鼓励出生得太多了。由于无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人口转变的规律,视人口转变过程中的人口数量增长为前人的“决策”错误,因而一直把“一孩”政策认为是对过去所犯“错误”的加倍补偿,认为是对过去“错误”的“拨乱反正”。

“人基于恶意,能做的恶是很小的。
唯独披着正义的外衣,才能避免别人的讨伐,还能吸引无数的信徒。
人人都能看出来的邪恶,能做成气候吗?
你要问,那这个大恶是什么?
举个例子,比如白左德先生、比如动物保护、比如环保组织、比如强制讠十生啊。”
——————————————
《凡人之恶》#X34 吴剑雄 水库线下 

人基于恶意,能做的恶是很小的。
好比我乱扔垃圾,我在街上砍人,霸占别人的房屋。
甚至偷一把枪在街上扫射,在实验室研发什么危险的细菌,甚至私造原子弹。
如果冷血一点说,成不了气候。
当我打死十几个人的时候,立刻就会被制止。
隔壁大叔一巴掌就把我扇翻在地,再踩两脚。
就算没人能制止我,大家不会跑吗?
恶人是有制约的。
你在街上烧杀掳掠,大家都知道这是不好的。
立刻就会有人阻止你,你能造成的伤害只是一时的。
凡是赤裸裸的暴力必然引发反制。
因为暴力必然存在一方不自愿,必然有受害人。
而且人人都知道暴力是不对的。
除了别人的制约,还有金钱的制约。
我们看好莱坞大片,经常出现的故事都是:
一个天才,出于对社会的仇恨,试图制造出一种可怕的武器,并毁灭世界。
当然,每一次大反派的企图,都会被主角挫败。
我们极度恐惧疯子掌握高科技,并毁灭人类。
然而事实上,真实世界不是这样的。
原因很简单,财务上无法自给自足啊。
大反派造核弹,原材料、物流、研发都需要源源不断的经费啊。
除非是高度管制的大学教授,甚至找不到廉价劳动力。 
个人不行,那我们能不能有组织地做坏事呢?
组织纪律性可以极大提高群体地战斗力。
两三个人的小分队甚至能控制一整个村庄。
但是,任何组织都要承受天罚,组织的被淘汰率更高。
维持一个组织,更需要金钱的支持。
一个组织的资金,大概有三种来源。
首先是暴力,抢劫。而我们已经说了,明晃晃的暴力是会立刻遭到镇压的。
第二是交易,如果是交易,那更是你情我愿,人畜无害了。(贩毒的暴利来自管制)
第三种,就是捐助。但我们知道,哪怕慈善机构做好事都往往事与愿违,捐钱资助邪恶组织,也是要失败的。
资金一旦断裂立刻崩溃。
而组织越大越容易崩溃。
 
其实,本着一腔的恶意,想做一番大坏事,可不容易。
一个人做不了大恶。
有组织做不了大恶。
真正的大恶,必须披着正义的外衣,借助组织的力量,通过暴力获得持续的资金供给。
唯独披着正义的外衣,才能避免别人的讨伐,还能吸引无数的信徒。
人人都能看出来的邪恶,能做成气候吗?
你要问,那这个大恶是什么?
举个例子,比如白左德先生啊。

宽松的刑法,其实达到了两个目的。
限制警察的权力。
保护产权及自由。
默认犯罪的危害是极小的。

实现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是一场移风易俗的大事。中央要求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特别是各级干部,一定要关心国家前途,对人民的利益负责,对子孙后代的幸福负责,透彻了解这件大事的意义和必要性,以身作则。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克服自己头脑中的封建思想,去掉没有生育男孩子就不能传宗接代的错误观念。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中国人可以多生!:反思中国人口政策》读后感_4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