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读后感1300字
未闻花名
《正见》,三百多页的篇幅不大,却有好多不懂的点,看完仍处在一个迷迷糊糊的状态。在前人早已归结的智慧上引申出的许多思考,不经意间替自己和佛学的生活指向有一丝共通之处而倍感荣幸。我开始认真地思考曾一度被视为玩笑话的“出家”打算,不晓得我是否具备足够的慧根来领悟有些人也许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的“空性”。我喜欢做这样看似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探索,这是一种和内心一直追求自由的举动颇为相似的体验。
本书的论证给予我启发的主要有两点:
第一,痛苦的根源因何而来。
第二,自我的概念是否存在。
以下就这两点谈谈我的阅读心得。
就目前而言,我终究不会去进入这样一个身心自由的世界。明知道这些“显现”完全是无概念自我营造出来的一种幻象,我依然愿意像个小孩一样沉迷于“火圈”的绚烂,这便是我所理解的生活本质。思想就像是让我们在看清真实的模糊边缘以后,还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从而学着更好地生活。这就好像你已经知道了蛋糕的甜美,再去享用它,获得的满足感是有所不同的。
我不能抛弃我的脑子尝到“甜”之后冒出来的虚幻概念,就如同接受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生存在世俗当中,而不是小粒子,或者仅仅小块抽象的片段,我之所以存在皆源于我接受了脑中创造出来的情绪,以及承认我与物质的联系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毫无价值”的趋向来自于对盛名和利益的不停追逐。
真是可悲而又平常的选择。
佛陀的指引让我觉察到同情心和同理心的时候,我意识到慈悲也应运而生。矛盾的是慈悲本来就存在这里,这是否可以解释为,由于我的初心不改,便在回忆童年的时候轻易地就找到了它。佛陀给我们解释生活的本相,替迷路的人找到一条清晰通往的道路。
“蛇与绳索”的经典开示写得引人入胜,有兴趣的书友不妨多看几遍,这是让我最喜欢也最深刻的部分。生性怕蛇的杰克,在他进入空房间里看到领带做的绳索误以为是蛇时,恐惧袭来。当后面进来的朋友的善巧发生了作用,让杰克意识到那并不是蛇,进而产生安全感时,我们说这是一种顿悟。我在看这段描述的时候,不由得思考起这样的一个问题来,从结果上来说,杰克从此就不再怕蛇了?
这个问题让我感到困惑。
要让杰克从此克服对蛇的恐惧,要比让他意识到他在房间看到的不是蛇,简直困难多了。可是慈悲心的效力让人情不自禁地去思索这个问题,此时,由于不具备足够的智慧,我竟然在不成熟的状态下,就妄想以慈悲心为此类痛苦寻得善巧的法子,这种行为不免给自身招惹了烦恼。既然烦恼是由对自我的执着而来,而自我的概念却是从来没有的,这就说明要想因此意识到烦恼也是不存在的这点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想到这里,我才知道我们绝大多数人没有办法像佛陀那样坐在菩提树下静心思索痛苦的根源来普度众生,即便佛陀为他的释道创造了许多种可行的方法,我们依然很难体悟“空性”。不管多么“智慧”的人,只要与事物的和合关系正在流动,便难以超脱尘世,更别说什么痛苦不存在的话了。即然如此,我们完全可以试着遵照四法印来更好的体悟生命。
附四法印:
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
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
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
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静)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正见》读后感_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