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农场》读后感1400字
有人说这本书是影射苏联,有人说这本书也在谈中国,有人说这本书其实讽刺的是共产主义。而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人性。
{伊甸园是谁的孩子}
看了一些书评,大家说农场的造反是无产阶级的胜利,这或许。但是,我没办法赞同老少校是无产阶级代表的说法。反而,我更倾向于老少校其实是资本主义中产阶级的说法。这就像我没办法把陈胜吴广、刘邦当成农民阶级,即使他们引领的是农民起义。老少校的“白天黑夜连着干。。。把人类拉下马”的言论,不是人文的思潮而是偏革命性质的舞动。它是建立在崇尚自由的愿想之上的政治行为。猛然发现,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还是共产主义,所有朝代交替或者国家权利的变更都有基于自由的因素。
所以,乌托邦究竟是谁的乌托邦,是共产主义的、还是资本主义的?无疑的,乌托邦是自由的产物,它不属于任何政治体系,却也可以通过任意政治体系来完成渐进。为什么要反乌托邦?我不明白,也不苟同。这就像是我们要达成什么目标,目标没有错,重要的是达到目标的途径。而这个不分对错的目标,就是乌托邦。
{天主与教皇}
不自主地想到宗教,它就像老少校一开始的美好初衷,纯粹而静美。然而,当权利和利益介入,仁慈也会映射出残忍、救赎也成为嗜血。这就如天主教和罗马教廷之间的羁绊。随后,罪恶愈演愈烈,这时关于一元论转为二元论的矛盾就出现。自此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性或许就是恶的,因为这种恶或也是源自善本身。毕竟,一元论站不住脚。乌托邦就是如此宗教一般的存在。由此衍生出的是一个关于阴阳合一的理论。黑白无常,两者并非油和水一般彼此交织而不融,而是以不同的融合比例存在着。纯黑和纯白也仅仅是两个极点而已。
{胜利的失败}
然而,是什么纵容了政治?理想主义的挫败、乌合的麻木和智者的视而不见吗?显然雪球失败了,理想主义下的梦境和精神洗礼,在没有武力支持的摇篮里,不堪一击。拳击手是麻木的,麻木地追求自己的劳模功勋,虽然他追求的或并非是功勋,而更是一个自己愿意相信的真相和愿意为之奋斗的愿景。绵羊是麻木的,他们死死抓住唯一能掌握的“真理”并将其发扬光大,这是他们唯一力所能及的事情。动物们是麻木的,他们因为恐惧,对失去信仰的恐惧、对失去当下的恐惧,使得他们更愿意选择接受,即使是谎言,起码是包装过的谎言。质疑与思索只是一时的兴起,因为对自己记忆的否定可以减轻失去的可能性。本杰明一切心如明镜,却惰于解释,因为坚信面对愚昧、多说无益。终究,还是敌不过善良的本质,告诉了紫苜蓿残存的真相。或许,只有猫和乌鸦才是务实的。他们游走在权利的游戏之间,他们是除了当权者唯一的胜者。
{毛毛虫}
当丑小鸭还是丑小鸭,他不知道他长大一定会是天鹅。当毛毛虫还是蛹,他也坚信他会成蝶而不可能是蛾。原本以为的,被视角所局限着。我们在被孵化之前,都是仰天的蛙。
回归初心,就如传统一般,我们如何可以将一切都原封不动地延续?在变化中获求稳定,在稳定中而不满足,这是隐藏的人性,既矛盾也合理。这使得“为什么”和”为什么不”成为人类前进的动力,也成为毛毛虫或终扑火的原因 。
最终老少校的三个追崇者,各奔东西:雪球成了人类的卧底和动物的叛徒,吱嘎成了真理的布道者,拿破仑成了人。
{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里面,有一艘圆形的舰艇。圆在东方,可以是轮回。
农场在故事的结尾改掉了动物们为之骄傲的名字,可是它改名了吗?它只是叫回了自己的本名而已。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动物农场》读后感_1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