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帅》读后感1500字
不是张迷,但也拜读过不少张小姐的书。
不是不喜小情小爱,只不过相比张小姐笔下可怜俗气、苦闷悲剧的女性形象而言,更喜欢师太亦舒笔下独立坚强、自尊自爱的女子,喜宝尤甚,唐晶其次。少年时代读书,张小姐于我的价值,往往深以为反面教材而断不可从之。从此种意义上来说,我亦是热爱张小姐的文字的。
“少帅”。不用说,不仅民国,纵观历史,堪当此名的就只有张学良了。作为民国历史上最大的败家子,其跌宕起伏的一生与近代中国历史的走向不得不说是息息相关,是功是过随着解密的历史,自有后人说(弯弯近期竞选公布的蒋委员长与张学良之“不抵抗”的亲笔信倒也是算帮其卸下了背上的黑锅)。何况又是张小姐的遗作,作为极度附庸风雅的我定是要拜读的。刚巧几年前张黎执导,文章、李雪健(我爱惨了他的张作霖,一度觉得名字该改成老帅)和小宋佳主演的“少帅”上映,抛掉国仇家恨(张小姐是不爱这些的),很想知道张小姐眼里少帅张学良与周四小姐是怎样的花前月下。
王国维说,所谓造境,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张小姐笔下生辉无可厚非,在我看来却始终未能跳脱有我之境。笔下的女性少有跳脱红颜薄命、爱而不得的悲凉苦闷,这很难说与张小姐个人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就连在“少帅”中,对于凤至的不屑和诋毁都与某瑶小姐同出一辙,难免令我失望。说到底,周四小姐与张学良不过露水夫妻,恰了历史的车轮碾过成就一段白首同心;原配于凤至当然不是所谓的糟糠妻,奉天女子师范学院的校花、宋家的“四小姐”(干女儿)、溥仪胞弟赞其雨后清荷,大帅府幕后的当家,至远走美国治病,一介女流凭借自己出色的经商头脑和智慧在华尔街安身立命,事业有成。不论哪一点,时至今日,于凤至都应该是女性之典范,妥妥的大女主体质。哪怕铺天盖地都是张与赵的缠绵悱恻、情意绵绵,亦使我难以置信张小姐笔下那个“松了一口气,怕公公去世即被休掉”的懦弱妇人。难免对张小姐多一层鄙视的同时,也难怪她本不意书写、更何况出版,由此也觉得跳脱开作者意愿在其身后公开本不应公开之手稿,乃吾之美食,汝之砒霜。
而对于张、于、赵三人之间的感情世界,外人永远不足以道。于凤至也好,赵一荻也好,谁是真正的输家,谁又是真正的赢家,不同时代必是不同的答案。时至今日所阅读到的任何书籍文章都断以为于凤至的痴未换来张学良的情,而为其感到悲剧。这也难免,从清朝到民国,再到现代,女性价值不正是以男性价值为导向吗?爱情与女人,不正是男性世界为女人精心打造的隐形枷锁。“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不正是女人们在中国数千年一夫多妻制中的“奢求”。人们热衷观赏“二女争一男”的戏码,以男人的选择作为女性价值的定义;且不论当时三人各所处之困境与利弊,但就结果,张赵二人几十年相濡以沫,生不同日死同穴,而凤至独自在美国生活打拼确显寂寞可怜。然而深究,撇去感情世界,于凤至在美期间接受了最好的乳腺癌治疗,成就自己的事业,受到肯尼迪夫妇的重视与关照,女儿女婿陪伴身边,为被软禁多年的丈夫奔走相告,甚至掀起舆论大波,以至于蒋宋二人迫于美国舆论压力游说张赵二人以基督教义为由迫使于同意离婚以打击其决心。孤独的苦闷不自说,但婚姻何尝不让人觉得琐碎厌烦,否则哪里来的白玫瑰红玫瑰之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比起生活中的满地虱子,更期待凤至的自由生长、才华横溢。至此,哪有什么输赢,哪有什么相干。人生只有一次,各有各的无奈各有各的精彩。但凡遵守内心,独立生长,便值得庆贺。你们的一声叹息,凤至早已看透、吹散在风里。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少帅》读后感_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