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绅士》读后感1300字
小说开场一幕是伯爵被指控写了一首反革命的诗,因而被判无限期软禁在莫斯科大都会酒店里。接下来的故事也发生在酒店里,不禁让人联想到《布达佩斯大饭店》。除此之外其实两者相似之处并不多,但是喜欢电影的很大概率上也会喜欢这本书。
由苏联刚建立不久的1922年写到1954年,小说以第三人称描写了一位俄罗斯贵族的软禁生活,跟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我以为会充满了伯爵对革命的不屑,对旧日时光的回忆,对新时代的抗拒,这才是典型的这类小说风格不是吗?
完全没有,情商高智商高逆商高的伯爵使他的软禁期间充满了乐趣,让作为读者的我也看得特别舒服,会常常忘记他甚至不能走出酒店大门。
此处有剧透预警
他和美丽的女演员有一段长期的浪漫关系,把她身上的斑点连起来当作星象,觉得伯爵非常可爱。他和古灵精怪的小朋友尼娜做朋友,在尼娜长大后走投无路之时成为了她女儿的养父,就算是做侍者,也能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成为侍者领班。
通过他的视角,俄罗斯历史巧妙而有趣地缓缓展开。比如女演员本来非常受欢迎,结果因为俄罗斯的文化需要剔除奢华,女演员的戏路被斩断。酒店的酒窖“与革命理念背道而驰”,因此酒店被迫要清除掉10万多瓶葡萄酒的标签,不同年份不同品种的葡萄酒按一个价格售卖。可以想像伯爵有多心痛,他可是吃不同菜式都能搭配不同酒类的葡萄酒专家。伯爵也不仅仅是葡萄酒专家,他好像什么都懂。契诃夫、普鲁斯特、果戈里、托尔斯泰、冈察洛夫等等作品都读,莫扎特、奏鸣曲、桑巴等音乐也都信手拈来,对他接受的教育表示瑞斯拜。
伯爵最后在为自己的计划作准备的时候,列普列夫斯基提前发现了伯爵的计划,而且列普列夫斯基绝不会通情达理,毕竟他作为从一开始就是站在伯爵这些“前人民”的对立面。伯爵拿着自己的老式决斗枪胁迫他,很是惩恶扬善了一番之后把他关在了一个房间里。
我和向行政长官汇报的助理一样很疑惑,他明明可以直接枪毙掉列普列夫斯基。
“很显然,”行政长官说,“他没拿枪把列普列夫斯基毙了,是因为列普列夫斯基不是个贵族。”
与之完全相反的情况是上校问伯爵之前为什么要拿枪打普洛诺夫中尉,在上校看来,普洛诺夫中尉也是贵族,贵族何必为难贵族?
伯爵对于上校提出这种问题显得有点莫名其妙,他回答说“正因为他是贵族,我才开枪打他。”
这就是作者花了大笔墨描写的绅士品格。跟我们国家的“礼不下庶人”很相似,对于“礼不下庶人”的解释也有很多种,我比较能被欧丽娟教授的说法给说服,儒教对于平民的礼教比较宽松,更不要提庶人。伯爵对于地位悬殊的人有着不同的对待方式,跟他所处的环境并不相关,他自我认定的是阶级观非常严明的世界。但是也不要因此觉得伯爵是一个非常高高在上的人,反而没有,他能够和酒店的各色人种打交道,因为能够在客人之间游刃有余也是绅士的必备要素之一。
读完之后回顾伯爵这后半生,忍不住大哭(一个泪点非常低的人)。尽管生活有着种种局限,伯爵还是充分地完成了自己的一生。他不是没有想过自杀,当他熟悉的时代被取代的时候,他做好了自杀的准备。他活得好不容易可是他从来都没有把自己惨的那一面给别人看,以求得别人的体谅。他越是体面反而越是让人心疼。只要一想到他后来生活的那个小房间,我甚至都不敢去参观这家酒店。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莫斯科绅士》读后感_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