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厚朴》读后感2500字
百篇书评计划009——《状元媒》、《大登殿》作者:叶广岑
好一位吕状元颇有预见,论计谋称得起诸葛一般——京剧《状元媒》八贤王唱段。
状元,尤其是文状元,那当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属于金字塔顶的那一类人。那文采定是非凡,人物当数风流。普通人得以一见,已觉得是莫大的荣幸。"状元媒"顾名思义,就是状元郎保的媒。"我"的父亲母亲就是状元刘春霖保的媒。
文中的"我"的母亲,南营房一普通的贫苦人家的孩子。父母早逝,与弟弟相依为命。生得漂亮,因着偶然下的巧合得以被“我”的父亲看中,又因着状元刘春霖与父亲的交好而得以用刘春霖的状元头衔保了媒。穷门小户的大龄女青年,心高气傲。很有着嫁去夫家必当家掌权的大志。而现实似乎是又给她开了一个玩笑,未婚夫婿由“山林之兔”变成了“蟾宫之兔”,这一变足足由年龄上的相差“六岁”上升为“一十八岁”。心高气傲的未婚姑娘竟要嫁一个年近半百的老头,这实是让“我”的母亲不甘。而更为不甘的还是母亲的新嫁身份。说好的“当家夫人”的头衔,哪知不仅要面对那只“说谎的兔子”还有一大堆和自己年龄相仿令人尴尬至极的子女,还有偏院父亲的偏房“张氏母亲”。
这哪里是娶夫人,分明是纳了一个小妾嘛!刚强的母亲大闹婚礼并一门心思地想要退了这门亲事。年龄是骗人的尤为不可恕,更别提还是做小。这位目不识丁从未出过远门的女性开始为了她的未知命运和嫁入夫家的身份远赴天津找“状元媒人”刘春霖讨要说法。状元自有状元的一套说辞,而且条理清楚,有理有据。说母亲并非是纳的小,而是正经的当家夫人(这一点也是母亲据理力争的)。而我的张氏母亲则并非父亲的正室而是偏房,这在身份上就给了母亲莫大的面子和风光。也肯定了母亲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和身份,哪怕是名义上的。30岁的新嫁母亲亦妻亦母。母亲评价她自己的一生说是很好,大概她的很好就是父亲是满清贵胄、家世显赫、身份高贵,吃喝不愁、文采飞扬,这也是贫穷的南营房丫头所向往的吧!
父母亲的婚姻放在当今来看,是我们所理解不了的。完全是不般配的嘛!文化上的差异太大。年龄上的差距也太大,而且母亲之上还有父亲的另两房妻妾和一大堆的子女。我们觉得谈及婚嫁双方怎么着都该见见面才好。假如父母亲得以在婚前一见,那这桩状元媒也就无从说起了。母亲的抗争是源于文化人状元郎的偷换概念,这也是封建女子的悲哀。“三从四德”教育下的封建女子“无才便是德”。除了认命,抗争的结局还是认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人岂都能事事称心如意?封建女子的悲哀更让我觉得身为新时代女性的自豪。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婚姻自主,爱情自由。我们嫁给了爱情也能天长地久。
而书中“我”姐姐的孙女博美:年轻貌美、高学历,却被有妇之夫包养,甘当第三者,也实是让人大跌眼镜。新时代女性本该自主主导自己的婚姻,可她倒好,颠倒了。这真真让人觉得悲哀。
不只是作者笔下的博美,现实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站在道德的角度实是让人不齿。旧时女性尚要为自己的婚姻大事而抗争,而有自主选择权的新女性却仗着年轻貌美吃起了青春饭。活得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实则沦为了“小三小四”。你说人各有志,各有各的活法,可是怎么生活不好呢?难道做别人的附属品就真的是怡然自得的吗?
纵观这几个女性的代表:有无可奈何的挣扎、勇于抗争的勇气和不被世俗和伦理所接受的哀痛和叹息。
女人啊就应该自尊自强自立,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地活着!
《黄连.厚朴》
黄连、厚朴两味药乃中医看家之药,恰如日常生活中的白菜、萝卜,是为炊必不可少的。黄连苦寒,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痢;厚朴苦温,消胀泻满,痰气泻痢,其功不缓。二者味虽都有泻的功能,药性却不同。黄连独用其气,厚朴专用其味;黄连降火,使气能通其自升;厚朴升阳则欲其自降。
最近一直在看叶老师的书。文字朴实易懂,贴近生活。让人哭让人笑让人警醒和反思,更让人欲罢不能。奈何还是文笔有限,境界有限,以至于这书评评得就有点不伦不类。
刚刚百度了一下——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入口极苦。厚朴味辛、性温,具有行气化湿、温中止痛,降逆平喘的功效。
作者用黄连和厚朴两味药来贯穿全文。普通人的婚恋和爱情已跃然纸上。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文笔之犀利,观点之鲜明。叶老师可谓是一本活动的百科全书。因为其涉猎的知识面太宽广。单就此篇,足见其中医方面的造诣之深。
环境使然下的结合大概是某一时代特定的产物。人们的婚恋观往往停留在了感官和“恰好”中。自然而然身体的欲望,青春的躁动下的原始结合。而这样的婚姻一旦有所谓的“真情”的介入,往往就会土崩瓦解,无力修补。书中的婚恋观也正是这种情形。这实是大多名存实亡之婚姻的悲剧所在。
看这篇,我的感触颇深:婚外恋一直都是被唾弃和不被接受的。我认为——好的婚姻就是彼此的妥协和成全(当然,这前提是婚姻双方健全的人格)。婚姻不是1 1=2,而是0.5 0.5=1。哪里会有十全十美的婚姻和浮于云端的爱恋?一旦落实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和穿衣吃饭的琐碎中,世人皆不能免俗。
“不和三观不和的人在一起”也一直是各情感博主的热议话题。婚内出轨的过错方一直都是被批判的。但是就文中来看,我竟会为女主所不值,因为她的丈夫实在是谈不上光明磊落,女主的移情别恋竟也使人这般地同情和理解。“我需要你的时候你每次都在缺席,你的冷暴力让人心寒和想要逃离”。
在婚姻更为自主的当今,婚姻关系也更为脆弱。一言不合就开撕。记得曾听到过这么一句话:婚姻中的许多人都有过N多次离婚的冲动。视觉疲劳也罢、三观不合也好,又或许是小三插足、七年之痒………人真的不再执着于吊死在一棵歪脖树上。婚好离、家难离。孩子有牵绊,财产尚未分割清楚……婚姻已不单单是两个人的事,社会舆论这关要怎么过?离了婚该是怎样的一种关系?相爱相杀还是相忘于江湖?
“若爱,请深爱!若不爱,请离开”离开时请也要洒脱一点,高尚一点,祝福自己有个更好的开始!
但愿我们都能够嫁给爱情,彼此忠于自己的婚姻。相携相伴地走过这一生。对此,我还是充满了憧憬和期待!愿我们都能活出最好的样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黄连·厚朴》读后感_2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