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读后感1200字
楚汉争霸就是刘邦与项羽的较量,结果刘邦得了天下,称了帝。但是一直以来刘邦被冠以无赖,流氓,枭雄等标签,而英年早逝的项羽被称英雄、人杰,令无数男儿膜拜,女人迷恋,南宋著名诗人李清照曾写诗表达对项羽的迷恋“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可见刘邦得了天下,却不讨好,项羽失了天下,却留下了千古佳传。我觉得这样的评价对刘邦不公,不客观,也有失于历史辨证主义。从二人进行全方面的对比后发现,刘邦夺得天下,领导千万民众是历史的正确选择,刘邦的胜利不是偶然的。
一,从革命的初衷进行比较。刘邦身为亭子职位,押送民工去骊山修墓的路上,见他们苦不堪言,大发恻隐之心,把他们放,后来发现自己这是犯了死罪,于是乎在众人的推荐下揭竿起义,刘邦的革命的初衷是纯粹的,朴素的,是为改善劳苦大众生活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而项羽是为了光复父辈的荣耀,跟随其父亲一起革命,他的革命初衷不是为民,为的是楚国的贵族,为的是祖辈的荣耀。
二,从气度进行比较。显然刘邦是完胜的。刘邦可以屡战屡败,战败后重新总结经验再战,项羽则做不到,追求完美主义,以致垓下之败后没有勇气东山再起,看不得将士比自己强,死前还向部下炫耀自己的战斗力。
三,从用人方面比较。刘邦从谏如流,礼贤下士,对将士赏罚分明。而项羽却容不下谁比他强,以致最后成了孤胆英雄,为名自杀。
四,从治理能力进行对比。刘邦得城郡后优待战俘,安抚民众,颁布战时法律,百姓的生活恢复稳定有序。项羽则是以秦人之道还治秦人之深,实施残忍的攻人计划,烧杀掳掠,杀三十万俘兵,烧阿房,民众沸反盈天,混乱不堪。
五,从仁方面比较。古人非常看重仁,仁为仁爱,是圣贤之道。项羽为贵胄,却不行贵族之精神,实施惨无人道的刑罚,动不动就煮人,但凡有点仁爱之心则不会按自己的喜怒这样残忍的行为。
六,从个人战斗力比较。项羽可以以一敌一个军,所到之处战无不胜,刘邦一个人战斗时往往以失败收场,但是刘邦在失败中其队伍不断壮大而项羽则是胜利中队伍逐渐弱小。
七,从革命的理想上比较。刘邦战至后面产生了一统天下,拯救苍生的伟大理想,其奋斗的目标非常明确。而项羽一直都只是光复祖辈的荣耀,恢复楚国在春秋战国时的地位,以致后来越战越弱,渐渐在胜利中迷失方向。
通过以上的比较,项羽是个勇猛地将士,不是领袖,这可能跟项羽的生活经历有关,从小生活在王室家庭,不入世俗,且其革命时年龄仅为24岁,生活阅历少,一腔的热血而不圆滑。刘邦则不是个出色的将士,是个合格的领袖,其一直生活在社会上闯荡,与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生活阅历相当的丰富,虽然文化差,但是可以说有社会学的博士学位,文化只是一种表达的载体,但刘邦可以通过很俗的形式表达。且其干革命时年龄已经有38了,思想成熟圆滑。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读后感_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