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哲学课》读后感2000字
哲学与生活(补记)
⭐哲学的概念
世界观、方法论,出世入世的,我们现在坚持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反对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但这就好像杨树和柳树,非得争个高下一样,意义何在?根本的说,一山不容二虎吧!人不可能既相信,又不信,这在当代来说,不利发展的。
但这里主要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是两种经济形态社会制度,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两种意识形态,不是资本主义就是唯心的,社会主义就是唯物的。恰好社会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而已。
社会主义是以最后物质极大丰富,免费提供医疗教育交通等福利为终结,而资本主义将以个人获得足够的资本,就是钱为终结。
唯物还是唯心争什么,争的就是物质第一性还是精神第一性,结果物质第一性的较多,因为这样还是实际一些,毕竟看得见摸得着,灵魂不灭的人就是唯心了。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相对立的,辩证法相信一体两面,动态发展全面看问题,形而上学较片面和局限,可以理解,本来是一体多面,非要拆开分个主次。
⭐哲学研究什么
因斗争存在,在不断争辩中完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精神,谁是第一性,唯物阵营相信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精神,精神是物质的反映。比如四方桌子,买来吃饭用的,功能就是吃饭,这是物质功能,因为桌子,我们吃饭时欢声笑语,甚至打麻将什么的,在精神层面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这就是精神对物质的反映。
而唯心主义不同的是,和这个桌子无关,都是个人的看法。先有看法,我先觉得这个桌子能用来吃饭,我就造了个桌子,我先有需要,才有桌子的。
这种物质和精神的辩论,又区别我们平时的理解,他们更是追本溯源的问题,鸡蛋问题。
⭐哲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精神生活解决了我们的终极困惑,精神不再流浪,可以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看问题,也可以信仰个什么,至少不孤单,有寄托。但是现在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人们喜欢用哲学视角去对待生活,我以为这样,结果会很辛苦,因为那是哲学家该做的事,比如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不快乐,你不是我又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不快乐?这样无休止的争论下去。
我们的生活哲学是,信一个最简单,至于谁去争论的问题,要哲学家来考虑。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管它呢,鸡蛋好吃就行,管它谁下的蛋呢?
物质生活存在的问题,重视客观世界的物质性
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又不宿命论,动态发展的看世界,看问题,物质生活会越来越好,这就是哲学,不拘泥于小富即安,这也是哲学。那相信灵魂与不信,也许并不妨碍我们好好生活,也许也会使我们枯燥的物质生活更丰富。但若是从国家角度看,这绝对不是个人问题,这是政治问题。
所以我们生活很简单,简单生活,简单去相信,有些事情别刨根问底,因为刨根问底和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相比,换个角度更容易。
⭐如何运用哲学更好的生活
主要是强化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生活问题。
凡人,就做点平凡的事,这就是平凡哲学。
注意:任何人都有欲求,都有目的,哪怕是呼吸,也是指向生存。区分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巧合。恰到好处的运用哲学思想,就是调和欲求的,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进步,处理好进退的问题,才是生活哲学的问题。
哲学家做的事,是着眼未来,而我们的哲学是立足当下,可以说,是两个方向,如果把未来当成当下生活来过,我们难免会迷失自己。甚至与世隔绝,超脱世外。生活中,你会对别人说,你和明天的你就不一样了,我们要重新认识,这不胡闹吗?
生命之外还有生命吗?我们能难免一死吗?我们能活过明天吗?
关键各取所需,能使哲学指导我们的生活,不是混乱我们的思维。
但,以上并不是排斥哲学的高大上,高大上也有有用的一面,当我们不去较真使,表现出来。
自卑与超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当我们为物质生活蝇营狗苟时,我们难以改变自己,因为身边都是更加蝇营狗苟的人,只有我们超越了这个层面,就是有更广泛意义的超越,奉献、升华,使自己的三观更加高远,我们才会有深远的变化。
比如从蝇营狗苟的现在的我,变为为了未来更多的人更好的生活,而努力,这是一个简单的超越。
记住梵高先生的这句话,以后还会考,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而路过的人往往只看到烟,所以我们抱有心中火不灭,努力就好。
洞穴喻,我们要知道哪些是影子,哪些是真实的,我们才会活的更好,与其承受泡沫破碎的痛苦,不如直面光明。
我们要改变认识生活的方式,要动态幸福还是静态幸福,过程和状态的区别。饿了吃,吃饱了状态。联想到人生的追求,在于追求的过程。
看待死亡,对于我们是无足轻重的,因为当我们存在时,死亡对于我们还没有来,而当死亡时,我们已经不存在了。
不要陷入无限可分的思维悖论里,永远追不上的乌龟,源于单一维度思考
对人的好,一次算好,还是一辈子对人好,才算好?这是量化悖论,力所能及的好,最好,对人的好,只是个人行为,不可能存在买断的现象,感情抽象的东西,无法用具体的买断,因为不在一个维度。
这就是精神价值,永远无法用物质价值衡量。也可以说,金钱买不到快乐幸福。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北大哲学课》读后感_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