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作品大全集(共15册)》读后感1100字
#你被小市民包围了# 翻看过去写的东西。
想起汹涌澎湃的天涯掀起的各种论战,有人指责王小波逻辑不好。肚子都笑痛了,真敢打倒一切啊,唉。我在上海重读的一部分书,第一本就是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是一个外表和声音非常女气的男性,很典型的老幺气质,除了个子,内心细腻的简直不像北京人。你看他说话,半天都看不出来小说里那种挣扎、激情、愤懑,无穷无尽的精力旺盛和贫嘴。现实把他改造成一个和环境非常符合的人,看着似乎正襟危坐,特别老实本分,其实一肚子蔫坏,各种思想的火花乱蹦那种人。
过年的时候我才想到,我老是写结果,所以呀,所以呀,呵呵,其实就是王小波写小说的那种句式嘛。王小波可以跳出且远在现实主义之上,写那种非常有想象力,带有犀利的象征比喻的章节交错进行,构建出无数个叫做王二的不同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中所经历的荒诞年代。
他总是像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喜欢把自己想象得非常有力量,想象自己很强大,在一个庞大的已经失灵的社会机器面前,所有人开车都歪歪扭扭,一个奇思妙想的少年跟最彪悍的一帮大学生搞在一起做武器,占领居民区,确实比大多数生活在城镇里的猪,看起来要恣意妄为许多。
他又以一种超然的姿态,观察那个时代稍稍有点权力的普通人外表,比如军代表,比如很多工厂干部,但是几乎不去涉及他们的内心。相对许多人,他总是像个少年,还没有体会过多少成年人的柴米油盐就老去,而带着温情无比的笔法,把王二想象的无比聪明、有趣,阳气十足,可以干翻一切,连绑在台上都能自我享受成为sm,以一种这时候所有人都把我当成猪,我势必不能拒绝的姿态,逆来顺受。令我快速的翻阅,内心大笑不已。
我一直在想,我经历文革会怎样?我估计这是我唯一羡慕我父亲的男性角色的,极个别的瞬间。
即便是在这个男权社会,我也没有一时一刻把男人的自尊当回过一回事。我倒也不是以一种对照存在的女性角色去发现这一点的,过去我似乎总是不由自主的发现我的顽童姿态,直到它在事实上不复存在,它就是那样,有一天被女人们的围观,突然就消失在光天化日之下,仿佛它在我身上从来都不存在一样。
我非常尴尬。
因为我根本没有准备好,甚至没什么兴趣进入那种:标准的、典型的、当代的、中国的女性范式,但是我已经发现我深陷其中。
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进来的,也就根本还没看到有什么机会甩脱掉。
我一直在想,什么人才能不被时间吞没?什么样的女人,才能一直年轻而又真正聪明果敢的走过,这个被男人叠女人的权力压榨下的尸骨堆积如山的时代?
什么样的自我,才能不被他人裹挟的突围一生?
我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自己。
不过王小波算是我们中文社会中唯一一个经得起时光检验的作家,思想仍然熠熠发光,我的自我刚好路过,至今还没有走掉。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王小波作品大全集(共15册)》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