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越简单,越美好:北欧的极简主义生活」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越简单,越美好:北欧的极简主义生活

作者:罗敷

在北欧人的生活里,极少追求表象的繁盛,更重要的是追根溯源的本质和对其持有的态度。比如去北欧人家里做客,主人会请你喝咖啡,这虽然是件小事,但主人会拿出不同花色的杯子,不会随便给你,而会饶有兴致地让你挑一个你喜欢的花色。如果你挑到的刚好是一个圣诞老人的杯子,主人就会告诉你;这个杯子是哪一年过圣诞节的时候,其时正热衷于学陶艺的外祖母赶在圣诞节前为孙儿们精心制作的。一个小小的杯子,珍藏着亲情,珍藏着回忆,又是随时可用的器皿。

「越简单,越美好:北欧的极简主义生活」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一直很喜欢北欧人的生活方式,极简,又遵从自己的内心。他们的素质普遍高,对人对事有一颗包容的态度,他们能做到真正的尊重他人,不因别人生活方式与自己的不同而视其为怪人,并进行道德上的绑架。在这里,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累。所谓“累”,一种是身体上的累,一种是心灵上的累,而我们真正感觉到累的是从心而来的,是社会既定道德观念对你一生无形的控制,我们想遵从自己的内心,但社会告诉你,不行,长辈会对你说,不好。但你认真想想,是真的对你不好吗?不,只有你知道什么对自己好,什么对自己不好。特别赞同北欧人的育儿理念,很符合圣经的价值观。妈妈爸爸的陪伴时间越长,父母之间的相处越舒适,孩子们的安全感则越强,成长中的情商越高,越容易与人相处。 一个家庭里,只要母亲这个角色是温和的、开心的,有较高的文明程度,那么这个家庭整个的幸福指数都会很高。还有一点我不能苟同,就是北欧人的婚姻随意的态度。说白了就是不想负责,不好就分开,好就在一起。所谓幸福?哪里有所谓的幸福!在我看来,幸福就是花一辈子的时间去爱一个不值得爱的人。北欧人的随意,他们想过下一代了吗?他们说,爸爸妈妈分开了还是会爱你们的。是,不缺爸妈各自的爱,但他们却少了家庭的爱,一个完整的家的爱。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可能生活在北欧的人因为有一颗包容的心,有些我们看来是错误的,对他们来说也许是无可厚非的。我不能说他们是错的,还是看个人,遵从自己的内心吧。我也希望人都能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北欧人,他们爱的,永远是他们自己。随性到只爱自己,被他们用“自由”来代替。那些一边为上司的不公对待愤愤然于心,一边自我安慰“算了算了,我就不争不抢,随其自然”的,或者对社会上该谴责的不良现象,比如明知其害却假装视而不见、默而不言,网购收到假货,信任朋友却被欺骗,不一而足,该正义凛然地指责、决不姑息的,却以一句“散了散了,大家都不容易”了事,软弱无能,轻易放过,可以很负责任地说一句,这些都不是佛系,只不过是一群掌控不了生活的人在生活面前的无力感、对生活的妥协。在听到约翰要回去合作项目的那一刹那,我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佛家的圆融。圆融不是你对明知是错的事情绕路走,而是勇于拔除恶之花,以清净心,度清净身。去芜存菁吧

「越简单,越美好:北欧的极简主义生活」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越简单,越美好》作者用她在北欧的经历写下这本书,让我对北欧人的生活方式有了一定的认知。书中写了北欧人简约,自律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价值观。作者说“简约不等同于清贫,一定是奋斗过以后懂得取舍的生活。简约生活不是吃饭全靠叫外卖,生活失去仪式感,懒得出门,懒得访友,甚至懒得恋爱,懒得结婚,懒得要孩子,放弃追求,封闭自己,当一个宅男或者宅女,完全靠虚拟网络度日。如果这样,那只是对生而为人的责任的一种逃避。简约生活是更积极的生活态度、更入世的生活。”北欧人的孩子在高中生毕业可以选择3至5年的空当年出来探索世界后再专心读书。相比之下,我们中国人几乎在着急,比较,比分数,比地位,比学历,比工作,比财富…中国的快节奏,压力重重的生活方式跟北欧人生活成了对比。

北欧人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在他们心中女孩男孩都是一样。男女平等,在家庭中家务男女分工,你做饭,我洗碗;你喂奶,我换尿布;你送孩子上学,我接孩子放学……中国现在的女人地位相比以前好很多,北欧人这个价值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作者说“衡量一个民族的文化程度,就要看其对待女人和孩子的态度。”

在北欧没有熊孩子只有熊父母,他们对待孩子的教育也比较开放,孩子从小就学习性的认识,让孩子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以及对他人的隐私部位不可侵犯。他们对待孩子也会比较尊重,比如父母希望孩子学习音乐,但孩子选择足球,父母会尊重孩子的选择。

如果买房子会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他们是不会买房子的。当然这也是跟他们国家的政策有关系,他们国家不允许抄房,而且房价上涨比蜗牛还慢。而且政府出租的房子可以住到什么时候都可以。

忙碌的工作,为了赚钱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静下来,慢下来,多读书,多锻炼,毕竟,谁也不想随意粗浅地过一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越简单,越美好:北欧的极简主义生活」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