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的日常》读后感3500字
今日推荐书籍《乡间的日常》,作者:黄鹭/白关,豆瓣评分7.6
看过《小森林》,真是太喜欢乡村的生活了,宁静、缓慢,整个人都放松下来,骑着车沿着山间小路闻花香听鸟语吹夏风。
看过《人生果实》,一个个黄色的标记牌记录着菜地里的果实,修一爷爷和英子奶奶的精致生活让我感叹种田的美好,一年下来,这果实足够老两口的食物,此外还能送给亲朋好友一起品尝。
到底是踩着田垄长大的孩子,对乡村的痴迷和热爱只增不减,但的确没有城里孩子深,大概是因为他们没体会过吧。
但在城里生活久了,还是忍不住怀念小时候的日子,小时候是什么日子?在田里撒欢的日子,午后大柳树下爷爷的茉莉花茶味,南边田里奶奶给上粪的味,黄昏后炊烟袅袅的秸秆味~
初看文中的插图,感觉还没我家的房子别致呢,再一看内部布局,让我想起了《有本事文艺一辈子》,这小平房,天啦噜,好好看呀,一桌一椅两茶盏,偏极简风,但不单调,处处散发温馨文艺的气息。
这才是理想中的乡村生活嘛。
黄鹭说到她的李子树时,感同身受的劲就来了。
自家结的李子确实是甜,大学的时候我家院子种了一颗李子苗,没成想它能长那么快,第三年就吃到李子了,虽然没结几个,甜的呀,让你惦记。第四年结的多了,老远就能闻到李子的清香味,放到屋里就跟喷了李子味香水似的。我家养奶牛,那年刚好牛奶卖的不怎么好,又舍不得倒,我爸把二十斤纯牛奶给李子树当“化肥”了,他也不懂,结果没几天李子就蔫了,加上总有老牛吃那叶子,秋还没到树就死了,我爸怕我妈生气,骗我妈说是老牛整死的(其实是牛奶烧死的)……好心疼那树,果子是真甜呀。
黄鹭在春天一章中说,如果问“春天是什么气味的?”不知道会有多少答案。
我觉得就是草的味道吧,如果你不知道,那就去趟森林,火辣辣的太阳把草晒的滚烫,再来场大雨,之后你就能闻到了~
知道黄鹭的答案后,这结局真是让我忍俊不禁。
春天呀,是猪粪牛粪鸡粪草泥马粪味的~
黄璐记录说,“我一直记得小时候奶奶炒过豆腐渣吃,用葱炒,极香。和村子里卖豆腐的大哥讨了两次豆腐渣来炒,总是不对,炒出来是很散的,不成形,是豆子不一样了?磨的方法不一样了?狼妈爆出惊天秘密,以前磨豆做豆腐会把黄豆的皮先去掉!很有可能,去了皮,豆渣才更黏,不会散。过去的人,真讲究呀!”
其实不应该是过去的人讲究,而是乡村的人们都讲究,讲究生活。就像《小森林》里女主觉得她妈妈很懒,做菜太简单,但自己做的时候怎么都做不出那个味道,后来才知道妈妈择菜都把菜茎上的皮和纹理去掉,极其细致。就像我的奶奶,哪怕做个疙瘩汤,都能做上一小时,洗菜择菜和面疙瘩,还没下锅,这气势就馋得你流口水。
再说说狼爸的菜园,乡下的野菜有很多,像鹭鹭说的灰灰菜、马齿觅,我还真没听过,毕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土壤长不同菜品吧,或者是叫法不同。
我最爱吃的还是婆婆丁,就是蒲公英。东北人都喜欢上山采,像草一样疯长都不用种苗播种子啥的,一张干豆腐,卷点黄瓜香菜小白菜婆婆丁葱叶,再抹点农家酱,往嘴里一塞,真是人间美味呀!
白关黄鹭还中了西瓜!
想想就激动,高三那年考完试去二奶奶家,她家园子可真是啥都有,西瓜,香瓜,草莓,杏子、李子,可全啦,我第一次看到从自家园子摘下来的西瓜,外面还有一层薄薄的膜,像上了霜一样,因为皮薄,用刀轻轻一切,整个西瓜就炸裂开了,红彤彤的,可甜了,那段时间真是宫崎骏动画的夏天呀~
白关感慨,“开始下雨,立秋了。虽然今天太阳依然很烈,人也会出汗,但身体不会再觉得黏答答的。”
这里他没有说明,不知道他们安装热水器了没,或者像兵哥哥一样扣盆?反正他俩园子里有出水泵,哈哈哈。
我爸会在夏天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白天干活身上黏哒哒的,晚上洗个温水澡,打上沐浴露的泡泡,微微擦干,穿上背心短裤,我是内衣都不穿的那种,直接套个大背心,挖一口冰镇西瓜,嚯~爽!!!
这本书勾起了我儿时的许多回忆,书中的样子,就是我童年的样子,但也有不同。小时候可没有相机记录这些琐碎,日复一日的操持农活真是乏味无趣,但黄鹭白关因为热爱,所以记录,作为生活的主宰者,他们真是很幸运,也很幸福。小时候我们不仅贴对子还放鞭炮,年味十足。小时候每个灶台都有两三盒火柴,点炉子做饭,家家炊烟袅袅。
但白关说,“治理力度最大的,就是控制燃煤。附近好几个村子都陆陆续续完成了煤改电,有一个表格列着哪些村子在什么时间要完成这个任务,我们村好像比较靠后,但听王大哥说,最迟两年内也得改。”
以后的孩子怕是体会不到我们的童年了,炊烟袅袅的词汇是不是也逐渐消失了……我们这种十八线小城市以往冬天田地里都是燃烧秸秆的,不然那么多玉米秆割不完啊,耽误明年种田的。今年不知怎么,管的尤其严格,就连我们山上,偏僻的只剩三户人家,还有社区的人打电话嘱咐再嘱咐的不让燃烧秸秆……环境越来越重要,可我越来越怀念小时候过年放炮仗,黄昏后往炉子里填柴火加煤块的日子。
哎...算了,“活着就是人类的帮凶”。
黄鹭在前几篇文中写到冰箱里堆满了食物,有很多都吃不完。直到有次冰箱坏掉,冻货在炎热的夏天很容易变质,尽管她和白关很努力的吃,也没避免浪费......
她在文中坦言,“自然界的原则是可以为了生存去猎杀,而且只猎杀生存所需要的部分,不过度,不为生存之外做多余考虑。”
这也是她的初心,种田,为了自给自足。
许是田里的收获让他们觉得欣喜,于是扩大了面积,由狼爸照顾。菜多了吃不完,刚好经常有朋友来,索性搞个类似采摘园性质的商业性活动。朋友们带孩子体验乡下生活,光着脚丫在田里玩耍,摘新鲜的蔬菜,太阳下山再回家。我以为这是免费的,后来读到黄鹭因为朋友们觉得菜品贵工作忙,推脱她的邀请时我才知道,原来是要收费的......
怎么说呢,她是不是违背了初心,前几章不是还说够生存就好,自给自足就好吗?现在种植面积大了,邀请好友来玩,但目的又想盈利,这种事情说破天也不会有太多人接受,因为你的本意已经被利益驱使了呀。
反正我爸爸种菜够吃就好,每年种田都是他一个人,很辛苦,他又不想把地租出去,就前后园子都种,挺大一块呢,根本忙不过来。有时候都晚上八九点了还在背地,等菜都长出来了,我们又吃不完,就会送给亲戚朋友,送不出去了就去早市卖,有时候和大家价格一样,有时候着急回家干脆一块钱一兜装,其实真的不赚钱,种子钱都回不来,自己的菜也有自己的辛苦嘛,但我爸觉得这是乐趣,嘻嘻嘻,挺好的,他心态棒的呢~
黄鹭、白关也会免费送菜给朋友们,只是我觉得,乡下生活,就好好享受吧,宁静安逸舒适就好,商业性的东西还是尽量不要尝试吧,客源是一方面,主要是别违背初心。
这应该是本散文集,或者是作者的日记整理成书。虽然很零散,但也有很多文字让我很喜欢,分享给你们~
摘记:
今年春天,一个对历史比较有研究的朋友来做客,打量了一下大槐树,估算它至少有五百多岁了。也就是说,这也许是一棵明槐,一棵见过燕王扫北、见过清军入关、见过康乾盛世、见过太平天国、见过八国联军、见过日本侵略者、见过红卫兵的大树。
狼爸的菜园好看又充满了智慧,间种着紫叶生菜和西红柿,生菜摘掉也不影响西红柿生长。地里还有西瓜,听说西瓜不能用手摸,被摸过的西瓜长不熟就会烂哦。去年我第一次体验从地里摘了西瓜直接吃,今年西瓜熟了,要组织十五家来个“西瓜烧烤大会”。
身边有太多这样的神人,被人喜欢,受人追捧,在他们品质生活的背后,是自律、勤奋和不怕麻烦的生活态度,我时常觉得如果我们能学得一二,就可以让生活有爱很多很多。
在这一年种植即将告一段落的时候,我突然有一种感受:我能看到菜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成长、付出能量、结束,这是一个完整的、没有增加任何负担的循环。
我不禁感慨,这个小小的菜园子,居然提供了我们全年的蔬果。在和它越来越深入的互动中,有时也会为它的糟乱恼火,比如很容易撞一头蜘蛛网;有时不知道从何下手,比如把丝瓜和秋葵种在一起,结果丝瓜完全盖住了秋葵;也时常自责不够勤奋,比如有的菜错过时令没法种了,捉虫子不及时菜长得不好,等等等等。就像和这个世界打交道那样,有种不可把握的心境。但更多的,是感受到菜地那荒谬外表下的爱意,所有的难题和惊喜都是它的爱意,在这爱意中,我更加接受自己的一切。
地里一年的劳作结束。
这一年的实践,我比较有感触的是:比付出劳动更难的,是付出时间。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乡间的日常》读后感_3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