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读后感700字
几年前在大学里上美学课,教授(似乎称“老师”更能提升我的等级)向全班推荐了一些读懂人性的经典著作,如《吾国与吾民》、《厚黑学》、《丑陋的中国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当然,还有就是这本《格调》。
当此之时,拥有三十余年历史的我校,“杭州**学校”的招牌,在校展览馆被参观了十几年。正大门处,那个隐含很多设计原理又开阔气派的广场上,红黄紫三种盆景簇拥的石碑上,阳刻的是“中国**学院”。刚在教育部开完会的校长,怀揣着“中国**大学”五个大字,欣喜若狂地赶在回来的路上。
现在我才知道,这是《格调》书中的那副漫画呀。只是一向以擅长调侃自诩的教授——不不,是老师,老师也喜气洋洋,学校更是陷入一片狂欢之中。这或许也是《格调》所说的,你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无不暴露你的格调品味、你的阶层等级,隐藏不了、突破不了,唯有认命。
三十年来,有一所地方专科学校,变成长江以南第三所国字号大学,荒缪吗?有点!教育部门和全校师生,可笑吗?不觉得!教育面对的就是普通大众群体——那个最乏味、最无趣、最无生气的群体,一个好的名字对学校虚的方面和实的当年都大有裨益。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格调》似乎也只是语气辛辣些,并无意阻拦各个阶层的人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更高的文化修养。我们读这本书的目的不也是如此吗?
因此,很喜欢本书第二版序言的观点:
我们可以拿这本书当镜子、当万花筒,照照自己、照照身边的人,也照照这个社会,不论等级上下、品味高低,多一些自嘲而不是愤慨、多一份清醒而不是麻木,还能乐在其中,总归是好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读后感_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