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里聊怪咖》读后感600字
一直不理解为啥总觉得越早的画越不咋地,包括文艺复兴三杰的,更别说波提切利的,感觉单说画人物,远不如后期例如卡巴内尔或者克拉姆斯科依的,而偏偏早期那些画的像畸形一样的人物画,名气和价值却大的多。
当然不可能是专业人士审美比我这个外行还差,肯定因为普通人无法理解艺术,一直以来都这么解释。这本书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解释,那就是画画的技法和科技也在进步,我们这些习惯了PS的现代人,当然意识不到首次运用晕涂法的意义,意识不到提香红的独特。
理解了这点再去百度了一下照相机的发明时间,1839年(曝光时间从8小时缩短为半小时,终于可以拍人了),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几十年后反经典的印象派诞生,因为绘画的意义已经转变,既然有了相机,那追求逼真就没意义了,画家开始追求只有绘画可以表现,摄影不能展现的另一条路。
就好像很多电影结尾会把最后一帧暂停住,反向啊去色啊ps一下,让这帧画面变成一幅素描一样,把瞬间精彩的时光凝固住,永远留存下来留给人无穷回味。印象派好像就是先在脑海里形成一幅无比逼真的画,用鲜艳明亮的色彩记录下现实世界,然后又把这幅像照片一样的画,去掉线条只留下色彩的轮廓回归成一幅画,从现实中脱离出来。
走出了背向摄影的第一步,绘画就像是获得了新生,后来的表现派野兽派立体派抽象派未来派就百花齐放了。
顺便一提,经本书一解读,德加的芭蕾舞系列都无法直视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美术馆里聊怪咖》读后感_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