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一个人在家》读后感1600字
4个主题分别给出4分1分4分3分,不太习惯香织的文字。同样是随笔一类的文章,我感觉松浦弥太郎先生的文字更加的温暖,读起来更加的流畅。香织的文字里体现出来的有少女的纯真,但更多的我认为是装嫩型的矫情。很多场景描述的是日常,却不接地气,纯属文字型的架空描述。
下面插入两个小笔记,也是有感而发。
1、我也差不多哎,高中的时候也买不起什么东西,跟好友路过文具店的时候总是要进去转转,因为那时候有那种娱乐体育明星的贴纸,大概比A3纸更大一些,里面分成好多张小的贴纸,记不得多少钱一张了,每次遇到好的都要买上一两张。那时候挑的足球明星更多一些,劳尔、菲戈、齐达内、贝克汉姆。遇到新进货又囊中羞涩的时候,总是要挑了又挑,比了又比,选出自认为最帅气的买走。如今,偶尔有次收拾柜子,翻出来了那时候舍不得贴的一叠贴纸,现在想起来真的是一张都没有查封贴过,包装纸依然完好无损,贴纸的粘性似乎没有了,看起来稍微触碰一下就会飘落下来。里面的贴纸有些微微泛黄,加上贴贴纸的那层是黄色的背板,所以显得更加的有古董气息。
十来二十年前的物品依然保持的如此完好,可是友情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一起逛文具店的好友从初中就认识了,算算也有二十年了吧,一直都是最好的好友。升大学之后,各奔南北,彼此还有通信。毕业之后,换了通信地址和联系方式。好不容易打听到手机号码,怀着激动的心情拨号过去,对面还是熟悉的声音,却已经没有了那种高中时候无话不谈的感觉。更多的时候像是我在无话找话,而他则是在敷衍回答之后更多的是想早点结束谈话。在最后一阵沉默无言之后,相互道了珍重,下次再聊,便挂了电话,此后经年,再无联系,不知道他现在过得如何,是否已经结婚生子,在外打拼还是回家发展。不管怎样,我的心中,依然是祝福他的,我最好的朋友。
衣服呀鞋子呀自然很难买得起,可手帕就不成问题了。在尽情欣赏橱窗里的各种商品之后,时值冬季便选冬季的颜色、夏天则挑夏季的颜色,买上一两块。这便是我的享受。
2、这句话让我哈哈������哈哈哈哈������,大概是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环境吧,我们周边的人但凡是有一个正常生活环境的,都不会因为旅游去了某个地方,而抛家弃子什么都不管不顾的一去不返,当然,如果是单身,可能会有例外。
有一年出差去厦门,和同事在鼓浪屿游玩,期间路过一家凉皮小摊儿,就点了两份凉皮,老板是两位小姑娘。同事是一位八卦的理工男,边吃边跟两位小姑娘就聊开了。两人一个是陕西人,一个是湖南人,几年前结伴来鼓浪屿旅游,玩着玩着就不想回去了,对望一眼,一拍即合,索性就暂居下来了,为了谋生,两人就捣鼓起了买凉皮凉粉的营生。那个时候,没有店面的,光是一辆小推车的那种,应该都是无证经营,城管都是要赶要抓的,一到那时,两小姑娘都是手忙脚乱的一顿收拾,赶忙跑路。讲到这里,她们不约而同地呵呵大笑起来,仿佛是听到了一个非常搞笑的笑话,而不是发生在她们自己身上的窘迫的事情。那时候的我,大学刚毕业没多久,还为有份工作而沾沾自喜,别人就已经为了自己而活了。可以为了一次旅游而离家生活,可以为了梦想而努力,可以把窘迫当成别人的笑话,可以把生活的路踩在自己的脚下。这在当时的我,是决计不敢的,是叛逆也好,是勇敢也罢,总之,是不可想象的。
如今,我虽然换了工作,却也不是两位小姑娘般自由洒脱的营生,而是稳定在家长小县城的朝九晚五。而那两位小姑娘呢,或许你现在去鼓浪屿游玩,看到某个街角摆着一辆卖凉皮的小车,那应该就是她们吧;又或许,在鼓浪屿待腻歪了,收拾背包的时候,前方的路就在她们脚下自然铺开了,这次,可能是大理的苍山洱海畔,可能是重庆的磁器口古镇里,也可能是杭州的西湖断桥边,谁知道呢?旧地重游的时候,说不定还能在某个街角再吃到她们做的凉皮,听一听当时似曾相识的故事呢。
“你肯定回来的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下雨天一个人在家》读后感_1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