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经典作品(套装三册)》读后感1800字
简洁明了的语言,环环相扣的事件,复杂离奇的情节,令人深思的主题,很是精彩。如果有时间建议一读,我完全是停不下来感觉,用了近20小时读完了东野圭吾先生的这三部作品。三本书都拓展了我的认知领域,关于基因的数据运用,脑死的实际定义与意义,预测能力可以是训练出来的超强观察与分析力,不得不佩服东野圭吾先生的知识面。
简单说下三个故事,
《白金数据》讲述了科学家研发的DNA侦查系统在投入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由此引出了复杂人性及病态的社会。
疯狂的追逐科学带来的日新月异的生活变革,却忘了初衷是为了这个世界能变得更好,这里的更好不应该仅仅是更便捷更先进,它更多的是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公平更自由。
水上教授说“DNA可以将人类的全部,无论内心还是情感都能数据化”,数据是死的,它会因使用者的目的不同而带来不同的效果。就像片中的神乐研发DNA数据库的初衷是制作一个完美的搜查系统协助警察破案,让人们能生活在一个和谐的没有罪恶的社会,而被官方利用的DNA数据库却成了保护特权阶级即使犯了罪也不会沦为阶下囚的“白金数据”。
数据本身没有错,错的只是人心罢了。所有的公平都是给被统治阶级的,而统治阶级哪有什么公平,只是巩固特权罢了。
《沉睡的人鱼之家》从器官捐赠和脑死判定这两个角度来探究极为真实的社会现象和法律诠释盲区,生与死的边界往往异常沉重,直面人心拷问人性。
最让我触动的一段,在生人生日会上熏子把刀抵在女儿胸膛,大声质问家人和警察:“如果我把刀子刺进我女儿的胸膛,到底算不算杀人?”。假如法律判决她算杀人,则证明女儿是活着的,她心甘情愿去服刑;假如不算杀人,则自己没有触犯任何法律。用如此激烈和极端的方式诉诸于法律来求证女儿是否死亡,想必是非常绝望和无奈的选择吧。
这部作品很悲伤。从开头到结尾,我一直希望着瑞穗身上能够发生奇迹,即使奇迹般的苏醒仅仅是一个文学中的存在。
这部作品又很温暖。面对生死模糊,母亲对于女儿的爱是那么坚韧执着,无论多么绝望,都不曾气馁和减弱一丝一毫。而源自于女儿本心的善良又让母亲最后选择了器官捐赠这种爱的方式,挽救了那个来探望过瑞穗的男孩生命。生死之间,唯爱长存吧
《拉普拉斯的魔女》我很想把通篇的梗概巨细都叙述下来。可惜的是现在我还达不到这种概括能力,东野圭吾他在书中所表达的东西我很难详细地表达出来。我觉得他想说的是工匠这一群体的本质,再完美的群体却也有着他们的缺陷与极端就像甘粨一家中所缺少的父性一样。其实,追求完美的同时,也要接受不完美。他在书中也极大地肯定了普通事物的价值和对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对比。每一个个体都像原子一般渺小,却在这世界上也像原子一样不可或缺。但是没有一个个体能够独立存在而不具备任何意义。
我很喜欢书中以物理的视角去推测事件的发展,并以事物为本源去构造世界的这种假设。
还有在书中我特别喜欢武尾这一人物,在开头与结尾都有描写他与园华的对话,他与圆华之间的关系从监视到保镖之间的变化,很暖……
“这个世界的未来,到底怎么样?”
圆华没有回答,她陷入了沉默。武尾好奇地回头看着她。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摇着头说:“我跟你说,还是不知道比较幸福。”
《拉普拉斯的魔女》结尾不禁让我想起刚看的『奇葩说』第五季,是一个口才辩论综艺节目,半决赛它的辩题是:假如能够看到别人的生命长度,该不该告诉他们?告诉ta感觉自己在主宰着别人的人生,不告诉ta但我们注定会面对这个问题,这和书中的原子角色定位很像。
辩论中,黄执中老师的演讲很精彩。他讲到宿命论,他说如果他是唯一一个知道这世界一切都是注定好的,人们的努力并不会对宿命有任何改变的人,他会愿意死守这个秘密,并且永远抱着那个数字可以动一下的希望。后来他讲了一个自己女朋友的故事,讲她是个很宅的女生,在本子上记下最重要的要记住的日子是她鼓起勇气约黄执中去看电影的那一天,她认真相信穿越,如果时空倒转,她就会记得那一天,然后做一样的事情。听到这里我泪崩了,我也不知道我哭的点在哪,可能一个小人物所做的任何一点坚持都是很让人感动的吧……
三个作品放一起作为一个合集也是有原因的吧,想来均是科研成果和人类生活契合而引发的问题。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科研,到底什么是底线?又该在什么时候止步?科学家们及国家制度又该如何把控,很是值得思考吧
分享感悟,欢迎探讨……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东野圭吾经典作品(套装三册)》读后感_1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