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1945:中国革命与美国的抉择(甲骨文系列)」读后感 心得体会

中国1945:中国革命与美国的抉择(甲骨文系列)

作者:理查德·伯恩斯坦

本书主要讨论的问题是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面对复杂的中国时局美国的政策抉择。作者认为,无论当时美国采取怎样的政策,都不可能根本改变历史的走向,决定中国未来结局的绝不是美国政策,而是存在于中国这片土地上的自身的力量;拥有巨大但并非无限的实力的美国从来就没有对中国实施决定性的控制。

「中国1945:中国革命与美国的抉择(甲骨文系列)」读后感 心得体会

研究中国1945年的著作,看起来十分过瘾。就书中索引用的事实与评论让人从另一个视角看待那时的中国是怎样转向的。中国专制主义的极右翼势力愚蠢的反人民行为,是加速国民党政府彻底崩溃的根本原因。而美国失去中国的代价是朝鲜和越南两次基于意识形态的出兵遭遇惨败。为意识形态而战的非正义性,源于美国欲携二战之后的胜利之威,称霸世界的企图。他要压制苏联这个不在其社会经济体系,且立誓要摧毁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但是,就整体而言,中国在接受西方思想启蒙之时,并非仅有共产主义,更多的是西方其他思潮共生的时代,任何一种思潮均因战乱与动荡而被全面排斥。问题是,在中华帝国大统一意识为背景下,西方思潮所扮演的是参与者的角色,不是主流思想。不管哪个党派的初衷都是恢复帝国昔日辉煌,他们的区分在于治国理念的差异。而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国共两党,其内部也存在着较为大的思想冲突和文化碰撞。而美国和苏联均未意识到这种思想意识冲突。因此,在他们对待国共两党和解问题上缺乏起码的常识,这是最终都先后丧失在中国的影响力根本原因。背本书的作者,虽然很有见地,但仍然不能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而就研究角度,不失为力作。他让我进一步理解,历史的机缘,往往出自无数错误带来的运气,中共应特别感谢赫尔利这个“疯子”自说自话,是他让马歇尔蒙羞,而马歇尔的错误在于过于自信和天真。在此,我们看清楚了蒋介石作为如日中天的时候,坚持加速武力解决与共产党的分庭抗礼是多么短视,过于依赖军事手段是他最大的败笔。战争发动在刚刚摆脱抗日战争苦难的中国,势必导致经济全面崩溃,而在尚不在掌控的共产党根据地,失败也是他必然的后果。美国人没有看到这一点我不相信,而美国人对共产主义思潮的恐惧才是他们再焦虑情绪笼罩下频频犯错的根本原因。失去中国这个命题这么多年,当今美国人还是没看透。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中国1945:中国革命与美国的抉择(甲骨文系列)」读后感 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