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我弥留之际》读后感_1000字

《我弥留之际》读后感1000字

很久看完的书,可能真的是毕业前的瞎忙吧。

好了不废话了,来分析一下吧。

在《我弥留之际》有一种本山主演电影《落叶归根》的感觉,只不过故事最后的结局反转性让人太出奇了。故事的情节是以丈夫和孩子送已故的妻子安葬的故事,故事中暴露出许多人性的丑恶和生活的险恶。《落叶归根》这个故事也是这般,里面有人性的恶,当然也可以看到人性的善。

再来谈一谈写作手法吧,在整个故事叙述过程中,每个人的视角都在不断地转换,以不同的人的视角去看待周围所发生的事,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也是这样的手法,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视角,去看同一个问题,却得到不同的答案,惊奇吗?不惊奇,因为每个人的都有自己的看法,所以他所看出来的总是与自己的利益是最契合的。自私自利,人的本性使然。中国古人在这样的事情上说的却很含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了,乔治·马丁在《冰与火之歌》中也是这样的写法。

情节说完了,写作手法也分析差不多了,我从这本书中看到了些什么呢?

人性的自私?人性的恶?活着就是一场无尽的受活?不是,这些都不是,我看到了贫穷和愚昧的可怕,我看到了形形色色各怀鬼胎的人,我看到人死之后的悲哀。所以福克纳把这本书称为《我弥留之际》,因为活着的人才能看到这世间的丑恶。

再来谈谈我吧,山上的十五天黑了很多,手表摘后,原来戴手表的地方和胳膊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回来快二十天了还是没有缓回来。

山上很累,也很苦,依山而住,旁边就是坟堆,老师打趣说是楼上楼下都有人。我特别喜欢站在山顶,向山后望去的感觉,一片茫茫的芦苇荡,风从山那边吹过来,吹乱了我原本就很短的头发。也忘不了晚上雨滴打在帐篷上的声音,也忘不了晚上偷偷喝饮料的快乐,也忘不了一宿舍的人斗地主的喝可乐的快乐。生活很苦,但我也很快乐。

下山了,忙着答辩,忙着开始思考自己究竟该怎样去生活。去边疆去吃苦,去受活,还是安安稳稳,踏踏实实,舒舒服服的?两种思想在搏斗,在抗争,在给我说,“选我吧”。

记得曾在一篇公众号上看到,毕业前的教育最有意思的便是,“一群留在院校舒舒服服的人,大言不惭的告诉你去边疆,去奉献”。很“幸运”的事,我碰到了这样一群人。

至今我也没有想好该怎样过?可能当局者迷吧,也不知道我自己会“迷”到什么时候?

毕竟我还活着

还好我还活着

幸好这一切都还过得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我弥留之际》读后感_1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