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会》常驻嘉宾、谐星李诞最新人间百态故事集。情人们、狠人们、大人们,每个人都能从中发现自己。“再错的事情人都能为自己找到借口,我们靠此苟活。”“语言是这么不可靠,可我们却由着语言来决定一切。”“生活已经那么难了,生活还能更难。”“笑,笑了问题就化解了?”“时间的线性是温柔的骗局。”
「冷场」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我很喜欢这本书,很久没有这种焦急着迫切的想知道后续发展读一本书的感觉了。书中的故事让我想到了一条由人们的各自的时间线汇聚而成的长河。单独的小分流们相互交叉分流又汇拢又分流,有的短的像水珠,有的灰暗地停止了生长。每个人都在或曾在自己的世界里闪耀过,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把自己的生活编织成了梦,在现实的狂风骤雨中破破碎碎地完整着。我也喜欢时不时把自己当成事情发生的背景,放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看和记录,殊不知自己也是被别人记录的对象,还以为自己了了全局。同一个场景同一个事件,三个人可能就会有三种看法。一个巧合可能就是几个必然的结果。一个片段可能只是一个长长故事的管中窥豹。即使我的故事一文不值,我也希望它能独自精彩着。看到很多评论说这本书丧,也许是我看李先生的作品太少,也许是我看我所想。我看到了精彩。我看到人物独特的故事,从而让我理解了他们做的选择。不论他们是卑怯的,暴躁的,直率的,谄媚的,伪装的还是真诚的。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存着。故事的发展和结局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谁说一个故事只能有一个结局?没有更好或更坏的结局,只有最后出现的结局才是合理的。我只去享受其中的精彩罢。曾经看了一些关于精神分裂的资料,我了解过的是一种叫做 disassociative identitydisorder的症状。24个比利讲的就是这个症状。他们看到的和表现出来的不是真实的吗?存在于他们脑海里的画面和空间难道不是真实的吗?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多半是异于常人的恐怖经历才能引发如此剧烈的心理精神变化,但我会着迷于他们独特的精神状态。我觉得那像是自己开垦出了一片宇宙,完完全全靠自己搭建出了一个真实的世界。像李先生的雪地。有时我可能变得唯心主义,又很唾弃这种唯心主义。唯心在于我觉得大家都各自活在自己看到的世界里,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不过是你发现了门后的一条长廊,你只是是在探索世界的边境。这样一来,和自己不一样的人,你无法理解的行为都得到了解释,他们被我看见的样子不过是在我世界里的一种投射。但我又觉得他们活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看到了自己看到的世界,活成了自己觉得最正常的样子。这又和我的唯心主义很矛盾了。但我把这看成自己的一种无味的包容。无味在于清醒地知道这是自我满足。而我的向往和嫉妒在唾弃。在书里我看到了另一个人浅浅的脚印,印在了不同的地面,或早或晚,四季交替。我也看到了自己正看着那片脚印,只是还看不到脚印背面的故事,和自己的表情。
「冷场」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我说我喜欢李诞,他的书里面让我感觉到他真的很丧,真的,那种意料之中的,对于生活无动于衷的丧。但是这种丧是有大智慧的。我还说李诞是一个极温柔的人。温柔到甚至不忍心伤害这个世界,哪怕是自己收到伤害。但是这种人的内心也是极其柔软的,柔软到谁也不能伤害他的那种柔软。上善若水,对,就是上善若水这个词。也许用的不对,但是我真的只想到了这个词。他柔软的跟一团水一样。但是水总是忧郁的。哪怕再无所谓的外表,内心总是忧郁的。
我好像一个笨拙的孩子在辩解着。结结巴巴的想要说明为什么。就好像很多时候明明要张嘴,知道必须说什么,但是却像一个没生命的雕塑那样,静静的站着,默默的看着。
这个书评我没有检查,一次就过,难免有点瑕疵。。该死,为什么一定要如此的客气的解释,好像请求大家谅解似的。
乱七八糟的生活,乱七八糟的文字。
没有检查真乱,但是,真轻松。
晚安诸位,晚安,你。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冷场」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