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六祖讲《金刚经》》读后感_1000字

《六祖讲《金刚经》》读后感1000字

《六祖讲〈金刚经〉》,7.2万字,阅读时长7小时40分

如果说还有什么样的书籍,可以让人读百十遍而不厌,品思冥想千百次而仍有所悟,应该非这类佛学、国学经典莫属了。

初读之人,每次读,会有不同的解读;读的越多,越品悟出其中的微妙和精深。

这本六祖注疏的《金刚经》,由于六祖本身为唐朝时期生人,加之其大师身份,注疏中使用了一些佛教术语,注疏文字也是文言,因此增加了理解方面的间接性和困难度。反而是现代注释部分内容,让人更容易通俗地理解经义内容。感觉六祖注疏本身,已经是一组经法,需要理解和学习了。

精读完《金刚经》,有些奇怪,明明佛教如此普世的生存观、自醒的方法论,在中国世俗化的过程中,为何其价值观被迷信、曲化的如此厉害?

此经教义,核心在于教人“无住”、“度化”,不执着于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东西,心无一念,度化他人。

初读时,见文字是文字,见段落是段落,通读遍听多遍后,才品味出其实是一个立意明确论断递进,一部严谨凝炼的论著。

立意和问题:世俗大众,愿修菩提心,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思想呢。

论断递进:

1、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2、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3、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4、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5、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6、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近年所读宗教类书籍,兜了一大圈子,先看了多本圣经及相关书籍,再读多本古兰经及相关书籍,最后初入佛教。相对于佛教的济世(当然指大乘),犹太、基督等教强调一神论,贬斥偶像崇拜,视他教为异类;伊斯兰教更为极端,非我族即异类,异类就要入火狱。相比而言,佛教实在是平和,强调心无所住,心中有关爱,自身即菩萨,人人即菩萨。

从佛陀的教化观点,即使日日布施万千财富,不如心中有佛念之功。佛陀本无所在、无所形,心中有佛念,强比怀着功利心去布施、拜佛脚(佛像、寺庙本身就是世俗化后的名物而已),这种行为无异是全无佛念的贿赂。佛教更多地是让人性空、不执着、布施外物。佛教更是一种空性、自然的世界观。

初看初感,是记,待以后再广读、多读后,再回头看理解认识是否偏颇。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六祖讲《金刚经》》读后感_1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