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曹操十讲》读后感_900字

《曹操十讲》读后感900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摘自 曹操《短歌行》

话说,东汉末年,内宦与外戚的的战争愈演愈烈,灵帝驾崩,少帝即位,年幼的少帝自然无法掌握国之重权,自然会落到当时的何太后手中。这样就又给了外戚一次机会。何太厚之弟何进被授予大将军之职,意图通过外戚的力量消灭宦官专权的现状(也不是为了朝廷,实乃想改朝换代),然后外戚的力量笔记薄弱,遂听了袁绍之谏,引董卓进京以平乱(由此可以看出袁绍无识人之才)。谁知天不遂人意,未等董卓进京,消息败露,何进就被宦官灭了。待董卓到来时,便掌握了大权,费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实则也是个空头衔。加上董卓祸国殃民,便有了张角发起的一次空前绝后的农民起义-黄金起义,也给了各路诸侯一个名正言顺的拥兵自重的理由。 后黄金被灭,但大汉已不再是大汉,各路诸侯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实则都在割据自己的一方地盘与势力,大汉虽没落,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谁也没有实力和胆量在此时篡汉自立,那些自不量力的诸侯便会引火烧身,自取灭亡。造就了后天下分三分的局势。

历史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说不是一个明智之举,而此建议乃荀彧为曹操所献,可见就连曹操当时也没有意识到天子的重要性,而荀彧跟曹操的想法又不同。荀彧是大汉的忠臣,骨子里流着大汉的血液,所以当曹操欲九鼎加身之时,荀彧便提出了反对意见,最终不得善终。

曹操不拘一格用人才,只要有才之人,无论品德如何,都会尽人之才,也就是当时很多社会底层的有识之士有了发展的机会,也为曹操后来的发展奠定了一定人才基础。

虽后世对曹操的评价不高,也有一定历史原因,但个人分析,曹操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即便当时把实权交给刘协,也许刘协也没那个才能来治理当时的情况。因为当时已经是三国鼎立,各据一方,都有重兵在手,有属于自己的地盘与势力,即便正统皇室一声高呼,也可能无法挽回当时的局面。虽说人心向汉,但是谁也不愿意放下手中的权利去做奴仆。因为在那个时代,权利比生命都重要,何况其他。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曹操十讲》读后感_9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