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_900字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900字

最近被茨威格深度圈粉,再读,居然生出无尽的感叹。除了沉醉在茨威格细腻、生动、优美的文字中,更能理解茨威格在每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故事背后想表达的对整个人类、对人生、对人性的洞悉。

《世界的凛冬》、《巨人的陨落》和《十月革命》

茨威格用诗歌的形式记述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刑场的思想变化。我满脑子却都是不在同一时代的瓦西里的影子……(《世界的凛冬》中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苏联作家)

《封闭列车》中朝九晚六泡图书馆的列宁,让我迅速脑补小学课本里那充满毅力的“桌下脚印”,可惜茨威格没说这事。

详细描述了二月革命后,列宁如何借道德国突返祖国的过程。居然没有出现《巨人的陨落》中“沃尔特”在火车上送给他一个藏有10万卢布箱子的情节。那么苏德之间是否却有政治联盟呢?

在彼得格勒火车站,列宁一出现,千万人同声合唱《国际歌》,列宁发表著名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演说。童年看不懂的电影《十月革命》,好像突然理解了。

悲催却令人振奋的探险家

木箱中爬出来的巴尔沃亚,胆大妄为,有勇有谋。清楚认识到只要有大量的黄金进贡给国王,就可以洗脱罪名后,带着他的坚毅和残暴,终于见到了地球上可知的最后一片海洋。巴尔沃亚小心翼翼地屏退其他人,成为“见到太平洋的第一双眼睛”的过程,描写得绘声绘色。

你知道加利福尼亚这片土地的主人是属于一个叫苏特尔的人的吗?“无政府状态”的混乱让生活在秩序中的人难以理解和害怕。

茨威格选择了第二个到达南极点的斯科特,讲述了一个探险故事。斯科特最后日记中,把转交“妻子”划掉,改为“遗孀”,悲壮之情达到了高峰。

因为什么都不懂的非专业人,更英勇无畏,更敢于用最直接的手段,才有了横跨大洋的电报电缆。

喜欢茨威格的这句话:“集中全部的智慧和力量去实现看似无法企及的目标,那才是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即使有无可奈何的毁灭,却虽死犹生。”

流芳百世作品背后的故事

《马赛曲》激励了无数法国革命者前仆后继,而她的作者却并不是一个革命者;19岁的少女,让74岁的歌德重新有了爱情的激情,才有了不朽的《悲歌》和《浮士德》;亨德尔用强劲的手段,从上帝那里接收到“哈利路亚~~”的天籁,成就了《弥赛亚》。

所行,道也。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_9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