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叶思芬说金瓶梅(第3辑)》读后感_1100字

《叶思芬说金瓶梅(第3辑)》读后感1100字

【算算武大郎的身家】
武大郎带着潘金莲来到了清河县,以卖炊饼为生。漂亮老婆是花了银子买来的,不工作。入了城,武大郎又花了十几两银子买了一间两层小楼后,他竟还有存款!还想着给弟弟武松娶一门媳妇。
啧啧,这身家可绝不是贫困户,起码得小康以上。
武大郎卖的炊饼,不是今人误以为的烧饼,其实就是现在的馒头。那么,我现在开始替武大算几笔账:
先算一下武大郎的炊饼重量。
《水浒传》李逵向戴宗要了两个炊饼吃下便饱了。而李逵这壮汉的饭量是一餐3升米。宋朝的1升折合到现在是0.67升,3升米换算重量大约是现在的1斤。这样算的话武大郎的炊饼大概半斤一个。
武大郎,三寸丁,力气肯定不大,挑子也不会太高,所以每次挑出卖的炊饼必然不多。经武松提醒,武大为能在天黑前回家,所以将炊饼量减少到五扇。早上出去,天没黑回家,才卖五扇,假使他以前不用回来守老婆,还要卖卖夜宵的话,武大蒸的炊饼每天最多最多也就10扇,那么一个炊饼半斤,一扇最多装6—7个,总计60—70个。
武大郎凭着每天卖六七十个炊饼的收入,便能在城里买房养老婆还有存款了,莫不是炊饼在宋时比较稀罕卖得比较贵呢?
《苕溪渔隐丛话》描述过国子学和太学的学生伙食:“春秋炊饼,夏冷淘,冬馒头。”冷淘就是冷面,馒头就是现在的包子。国子学和太学是宋朝的高等院校,学生吃喝免费。嘿嘿,我们都是读过书的人,学生食堂里的免费饭菜,质量能好哪儿去!
这说明,炊饼在宋朝是平民食品,这也说明,武大郎卖炊饼还是有一定的利润空间的。
那么,利润究竟多少?试着反推一下。
一是炊饼价格。《三遂平妖传》里,胡永儿用七文铜钱买得大小两个炊饼;《金瓶梅》里也提及五文钱买两小炊饼,很便宜,很大众化。所以我估计大炊饼4文一个,小炊饼3文一个。
二是武大的日用花销。《水浒传》郓哥说要“赚三五十钱,养活老爹”。显然,这三五十钱就是郓哥爷俩儿每日的基本开销了,也就是他每天必须赚回家的钱,暂取其中值,平均40文。武大郎的身份地位与郓哥相似,消费水平也应在同一档次。考虑到武大郎是有老婆的人,潘金莲的脂粉钱衣裳钱也少不得,其消费应高于郓哥父子俩,姑且算平均50文,那么武大郎一家每月的开销应是1500文左右。
再考虑到武大有存款,应该每月有节余,所以他每月靠卖炊饼应该能有1500—1800文。他每月的职业收入,还是取个中间值1700文,一年挣20贯,折合银子每月6钱,一年7两。
估算他每天平均卖65个炊饼,每月平均卖接近2000个炊饼。重达半斤的炊饼,每个利润不到一文,利润率在20%左右,但比现在许多办厂开公司还有贷款的老板是好很多了。而且他诚信经营、薄利多销,稳定!
事业稳定,城里有房,又有存款,不需老婆工作便能养家。做事勤奋,为人踏实,话不多,不喝酒,没应酬,早出晚归只为卖炊饼,还有个公务员兄弟,除了矮点丑点,没毛病!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叶思芬说金瓶梅(第3辑)》读后感_11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