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蒋勋说红楼梦(第一辑)》读后感_800字

《蒋勋说红楼梦(第一辑)》读后感800字

为什么我们看不出来这么多东西呢?因为读书不够多,没有心境,积攒不到这种仁厚的生命感悟。我一直认为不同心境的人在一件事上会看出完全不同的东西,比如你今天可能换了个不一样的发型,你在大街上可能就会格外看到别人的发型,穿了双新鞋可能就会不知觉关注别人的鞋,宋代佛印嘲笑苏轼的故事讲的也是这种感受。第一册看下来最大感受就是蒋勋先生是怀着慈悲心来感悟这本书里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命运。他在书里反复强调曹公大才大德,把一个个小人物写的那么生动,让我们看到不同的生命形式,让我们体会到小人物的生命活力,告诫我们人性是多变,不要轻易的指责一个人好或者坏,要好好反思自已是不是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就是扮演着那个让人不喜欢的形象。与其说事曹雪芹写出了这些生命,不如说我们看到的其实是蒋勋自已的慈悲生命,因为我们不是用自已的体验来看,我们看到的不是第一文本。

好的作品要有好的读者才算真正成功,那么来看《红楼梦》从几百年前出现各种参差不同的版本,到现在直接发展成一门高深的红学,已经完成了作者当年要为些红尘中佼佼女子立传的目的。但是一部好的作品不可能只有一个角度切入去看,我们都能看到或者稍微感受到那些有着异样光彩的十二钗,随便抓个人出来大家都说认识林黛玉或薛宝钗呢。蒋勋先生之所以那么吸引我就是因为他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切入,他关注到每一个人,关注那些我在阅读时会随便忽略掉的那些我不喜欢的不会注意到的人物。他可怜薛蟠,同情贾瑞,他看到这些人生命里的可悲,他用包容的眼光带我们感受几百年前那些孩子们的青春,带着宽容的心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刘姥姥,金大奶奶这些努力存活小人物身上隐藏的慈悲。人没有简简单单的好与坏,在这里表现的更加突出。

研究谶言是一种读法,研究学问是一种读法,知人论世是一种读法,但是从文本中感悟一个个未加预设的鲜活人物,似乎是更温暖的读法。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蒋勋说红楼梦(第一辑)》读后感_8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