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偷书贼」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偷书贼

作者:马库斯·苏萨克

媲美《解忧杂货店》和《追风筝的人》,用阅读的力量战胜孤独和恐惧,这本书将改变你的人生!二战期间,九岁的德国姑娘莉泽尔和弟弟被送往寄养家庭。弟弟不幸病死在火车上。在埋葬弟弟的荒原上,莉泽尔捡到了一本对她意义非凡的书《掘墓人手册》。来到慕尼黑贫民区的寄养家庭,莉泽尔夜夜抱着《掘墓人手册》入睡。养父为安慰她,每晚给她朗读手册的内容,还教她阅读。莉泽尔发现书的诱惑比食物更难抗拒,忍不住开始偷书。书里的世界帮助她熬过了现实的苦难,她也开始为藏在地下室的犹太人和在防空洞避难的邻居读书,安慰那一颗颗惶惶不安的心。然而,无情的战火终于摧毁了这一切……

「偷书贼」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抓到的偷书贼中最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瘦瘦小小的小女孩,我们一帮大人被这个小屁孩耍的可谓团团转。

一开始这个小女孩背着个背包过防盗门,报警声大响,我们把她叫过来问询,她很怯生生地回答,包里有一本书,是她要借回家看的。我们问了半天,问不出什么来,觉得可能真的小孩不懂,把书店当图书馆,就教育了她两句,把书留下,让她走了。

可走到门口,报警声再次响起。

我们只能把她再叫回来问询,这次她又从书包里拿出三本书,然后承认是刚才没有说实话,不止“借”了一本书。因为是第一次碰到这种小孩子出这种事,所以我们并没有去搜她的包,而是让她自己打开包把书拿出来,所以第一次的时候她就没有老实交代,只拿了一本书出来,直到出门的时候报警器再次响起。所以这次我们学聪明了,她再次拿出三本书之后,反复问她,还有没有,她一直说没有了,然后自己把书包打开给我们检查。

这个时候身边的同事认为,这个小孩不老实,她肯定不是把书店误会为图书馆想借书回去,纯粹是想把书偷回去,应该叫她家长过来处理。

我当时也是心软,看到这个小孩子瘦弱的样子(真的是很瘦弱,后来了解,已经上五年级了,但瘦弱得跟一年级的孩子差不多,但心智肯定远远不止五年级,否则怎么能把我们一帮成年人骗得团团转呢),也没继续为难她,还以为她刚才只是害怕没有一次性把书主动交出来,就跟她说书店不是图书馆,书店是卖书的地方,下次记住了。

然后这个小女孩非常诚恳地接受了错误,一步三回头地边感谢边朝向大门口走出去,可是,大门口的防盗仪很不配合地再次报警声大作了……这是防盗仪针对这个小女孩第三次响起了。

这下没办法了,只能把这个小女孩带到办公室去好好问询了。由于她的书包已经翻了个底朝天,里面不可能再藏书了。接下去也只能搜身了,当然,未成年保护法我们还是懂的,我们叫来女同事,让她们去对话,最后,小女孩主动交代了:好家伙,盘在腰间,整整盘了七八本(都是薄薄的儿童文学类,所以能藏下这么多)。

这下我们的同事们全炸了,一定要叫家长过来教育。但是这个过程小女孩继续用娇弱的眼神和语气跟我们斗智斗勇,一会儿家里没有电话,一会儿记不住家长电话,一会儿父母双亡……就是不肯说实话。

「偷书贼」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一想到自己的生日和希特勒的生日是同一天,就不开心!

天使与魔鬼只在一念之间。辩证法思想要我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个历史人物,可我执拗地不想承认他曾经的好。因为这个人对于引爆战争、对屠杀生命太固执了。

尽管在希特勒的统治下,德国的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但是总体说来,这条街上住的都是穷人。这座小镇仍有贫穷的一面。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很新奇,以死神作为主讲人,把世界大战时期凄惨而温暖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

故事中既有女主人公在地下室跟养父读书拉琴的温馨欢乐情节,也有跟同伴去偷水果偷书的惊心场景,更有飞机轰炸后的悲痛惨烈画面。

死神常来常往的日子里,是文字,是书给了主人公活下去的力量。大街上所有人都说:整个小镇只有她一个人活了下来。半夜飞机轰炸的时候,她正在地下室里写书,因此躲过死亡一劫。

发现文字的力量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

可能有人会问,文字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呵呵,文字可以让阿道夫希特勒给群众洗脑,变得凶暴残忍失去人性;文字也可以让躲在防空洞的人安定心灵,不惧怕随时可能摧毁一切的炸弹;文字还可以让冷漠无情的死神也变得温柔深情、变得不那么可怕。

草长莺飞二月天,在一个雨下不停的周六,文字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既喜欢又不喜欢。也许,归结到底,其实是书中的最后一句话:人类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包括自己。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偷书贼」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