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公主走进黑森林:用荣格的观点探索童话世界》读后感_900字

《公主走进黑森林:用荣格的观点探索童话世界》读后感900字

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那肯定听过精神分析领域的三大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阿德勒和荣格。整个精神分析流派中,荣格的理论是最“玄”的。神学,宗教,文学,哲学甚至炼金术都整合到了自己的作品中,他的思想因而理解起来很难。

看《公主走进黑森林》的目的,是想通过分析童话故事更加深入了解荣格的心理学理论。在阅读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是如果对荣格的心理学理论没有基础的了解,不建议阅读本书。本书中涉及荣格提出的“集体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个人意识与个人无意识,阿尼玛与阿尼玛斯等,个人情结”等概念,在本书中尽管会有相关的解释,但这本书并没有因为童话故事而增加趣味可读性,依然是荣格的枯燥难理解风格。

童话与神话是集体无意识最原始的结构。从荣格心理学的观点来看,童话故事多半都是在诉说一个心灵从部分到完整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个人的整合历程,只是每个故事遭遇的困境不同。

在文中看到几个比较有意思的分析:

比如,生活中女生聚在一起会叽叽喳喳热闹的聊八卦,聊私事,讲别人坏话。文中讲到女性之所以喜爱八卦、碎嘴或道人长短等,其实是对抗集体意识的一种方式,用以对抗道德教训中对女性的正向要求。


再比如荣格认为女性不宜独居,因为独居对于女性内在发展是不利的,他建议渴望圆满精神世界但不愿走入婚姻的女性,可以寻找同性伙伴一起走这条追寻之路,以免女性在过长的孤独里会发展出黑暗面的女性邪恶。(在现代社会中,这有些绝对,然而准确来讲荣格指的是压制或拒绝发展阳性特质的女性,偏颇的仅发展阴性特质的危险)


关于独立成长。荣格认为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里,总是会走到那个好像非得把母亲“杀”死不可的阶段,这些时刻,我们非得对抗或者消灭禁锢我们个人发展的那股力量,但到了下一步,和母亲的关系却又反转成为保护与终极的救赎,陪伴着我们从黑暗里取到光。在牧鹅姑娘的童话中,追求生命完整的动力的过程中女性需要摆脱与母亲共生与依赖的问题,抗拒母亲对女生的束缚。

这本书关于女性的七个心灵发展方向,说实在话读的有些似是而非,对于荣格的心理学了解不是特别多,等以后读完荣格的自传,对他的心理学流派有基本了解,搭建好基本逻辑概念后,再翻翻这本书。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公主走进黑森林:用荣格的观点探索童话世界》读后感_9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