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钓鱼的男孩》读后感_1700字

《钓鱼的男孩》读后感1700字

传说中,在2015-2016年间,有一本处女作小说一问世便掀起了大西洋两岸强烈的反响,几乎横扫所有国际小说以及文学类的奖项,震惊整个文学界和出版界,80后作家的首次执笔便引起广泛关注,好奇心使然,定要一探究竟.
暴风雨过后,天空会出现彩虹吗?
一部令人痛心然而终究获得救赎的故事,在惊讶惊艳之余,感叹信仰与意志的力量.
读完这本书许久,一直未曾提笔,脑海中有些画面纠缠着揪心着不敢碰触又挥之不去,着实叫人不安.
有人说此书媲美《追风筝的人》,我的感受并不如此,潸然泪下的时候,哈桑的遭遇令我愤恨失望,而后者却令我有种透彻心扉的疼痛,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感觉容不得半点置疑.
《钓鱼的男孩》虽然有政治隐喻,却感觉并不为过,伊肯纳一家,本是有信仰的一家,却因为疯子的谬论最终走向痛苦的深渊.想起曾经在天主教堂,我亦被善良虔诚的信徒撼动,被他们那一份笃定的目光所折服.甚至曾经一度以为,信仰是一个人最大的勇气,就算与世界背道而驰,也能够从容应对,但在恐惧面前,是否信仰皆不堪一击,灰飞烟灭,否则怎么会因为阿布鲁的一番咒语,曾经一起嬉闹玩耍、彼此守护的兄弟,会走向互相残杀的道路,幸福在一瞬间便不复从前,分崩离析呢.
或许在恐惧面前,信仰亦是渺小的,也或许人们只是恐惧恐惧本身,才会在不断的自我暗示之下走向毁灭.
墨菲定律说,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除却这种注定式,心理暗示有时也是悲剧的罪魁祸首吧!
在整个故事里,我一直期望着伊肯纳的爸爸妈妈能够发现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及时用爱与信任将一场奔腾而来的灾难扼杀在萌芽里.非洲的战争不会因为缺少一个多姆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毋庸置疑这个小家庭里爸爸却是全部.
如果他们的爸爸没有调离工作长久与他们分离,如果他们的妈妈能够有足够的陪伴,孩子们不会因为踢球频繁闯祸而改去钓鱼,不会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频繁出入那条最危险的圣河,都说无知者无畏,于钓鱼的队伍中最大的孩子9岁的年龄来看,的确如此,危险的禁止靠近的圣河在一次又一次钓鱼的乐趣里没有造成危险,是莫大的幸运,亦是莫大的不幸.
如果没有钓鱼,就不会在那日黄昏的暮色中在圣河旁遇见疯子阿布鲁,如果不是因为大人们对阿布鲁这个疯子的话语赋予了神话色彩,不是在众多的孩子中喊了唯一的名字伊肯纳,便也不会驻足停留在胆战心惊中听他的疯言疯语,听他说:伊肯纳会死在其中一个弟弟的手中.
于9岁的孩子而言,不懂得如何分辨真伪,神话与传说本身就极具蛊惑,在真实的面对和听了满脑子挥之不去的诅咒后,他的心底世界彻底坍塌,瓦解,除了害怕已无他物.
可是生活没有如果,一切遇见早已注定.
从此心魔丛生,惶惶不可终日,伊肯纳变得暴躁,猜疑,敌对弟弟,焦虑的妈妈亲眼目睹着兄弟间的关系在一步步走向危机而束手无策,终归在两个孩子的惨死下不堪忍受发了疯.
如果说故事最触动我的桥段,莫过于两个弟弟为两个哥哥谋划报仇到最终如愿以偿后的夜里逃逸,在本该躲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纪,他们背负了太多的痛苦与仇恨,在决定毅然决然逃逸的夜里,一个坚持,一个不忍妈妈再次失去两个孩子而选择中途折返,那一幕直击心灵,逃走和留下意味着什么,都是未知,但相比前者,后者要面对的定是小男孩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当两个孩子在黑暗里哭喊着别离,从此漫漫长路是否还能再聚,那一刻,我居然十分入戏的痛哭失声,我祈祷这样的情景请永远不要在现实里上演.
幸福短暂的像夏日里娇艳欲滴的玫瑰,风吹过便零落成泥,可即便如此,还有香如故.可这个平凡普通的小家,在遭遇了两个孩子的离世和两个孩子的蓄意杀人之后一个逃逸杳无音信,一个牢房之苦直至18岁成人.
世间最不堪忍受的死别与生离,在步步紧逼之中摧毁着人的心灵和对生的渴望.对这个小家而言无疑是灭顶之灾.
好在暴风雨之后,还有彩虹.
料想不到那日别离之后,18岁相逢,还会有再聚的一天,而他们听信谣言互害离去的哥哥,那是两个在恐惧之中迷失自己又丢了自己的小小少年,在短暂的生命中而后长久的别离.
雨一直下,风中有思念的味道,此刻夜凉如水,我多想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没有死别,没有生离,信仰仍是最大的勇气在风中飘扬,他们依然握着鱼竿,享受着钓鱼的乐趣,每一个孩子都如天使,永远笑着.没完没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钓鱼的男孩》读后感_17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