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血梅花》读后感1200字
恰如余华在自序中所说:写作使我拥有了两个人生,现实的和虚构的,它们的关系就像是健康和疾病,当一个强大起来时,另一个必然会衰落下去。于是,当我现实的人生越来越平乏之时,我虚构的人生已经异常丰富了。 这些中短篇小说所记录下来的,就是我的另一条人生之路。
集中收录的五篇小说,是一条异常清晰的成长之路。以人生作比,恰是写作者的童年。
鲜血梅花,以武侠解构武侠类型的反武侠。意象的选择简约却不失冲击力,梅花剑上以鲜血凝结的梅花,阮海阔捡起的沾满父亲鲜血的树叶,荒凉道路之前的十字路口,村镇集市的集体回忆。凉凉的笔调如染血的夕阳。抽离了热血与豪情,武侠的经典桥段,寻仇,陌生的站在那里,手足无措的表演着突兀性。陌生的突兀性,是我可以寻找到的阅读支撑点。
古典爱情,脱影于牡丹亭,采撷于才子佳人书。“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能够死,死能够生” 如果说牡丹亭是青春的情欲之梦,那么古典爱情剥离了情欲之后突显爱的缺失。柳生和小姐之间的情,开始的莫名其妙,深入的莫名其妙,怀念的莫名其妙,遗憾的莫名其妙。究其原由,恐怕是情无支点。文中有一段关于菜人的血淋淋的描述,直接而冷酷。反而是对才子佳人书的点醒,越细节毕现的描述越接近虚构的本质。古典爱情,没有爱。
往事与刑罚,时间/空间,空间/时间。一九九〇年的某个夏日之夜,陌生人收到一份来历不明的电报,速回,没有发报人住址姓名。从而踏上了溯洄往事的旅程。如 果说起首的一九九0年是明确的时间标记,随着陌生人踏上旅程,时间节点空间化逐渐分明。陌生人与刑罚专家相遇在名为烟的小镇。此时,作为空间结点的小镇烟,显而易见的散发着时间的气质。之后极富张力的对话是自我探询的物理动作。及此,陌生人与刑罚专家的关系显化为意识与潜意识的对话。正如刑罚专家的自我表白“我并没有将你和过去分割,相反是我将你和过去紧密相连,换句话说,我就是你的过去。” 探询还在继续,并不限于往事。刑罚专家提出两种刑罚,一种留给陌生人,而另一种留给他自己。留给陌生人的刑罚呈物理性,而为刑罚专家设计的刑罚呈精神性。两种刑罚产生的源头指向同一方向。陌生人一直寻找的一九六五年三月五日,在结尾中回归时间特质。
,多角度多人物的交替叙述。小说的推进在不断的叙述打断中行进。叙述人物对事件的描述相互矛盾并碰撞。叙述人物以只对自己负责的方式,丰富和饱满着人生轨迹,但事件本身却没有真相可言。借用余华在自序中的陈述:回忆无法还原过去的生活,它只是偶然提醒我们:过去曾经拥有过什么?而且这样的提醒时常以篡改为荣,不过人们也需要偷梁换柱的回忆来满足内心的虚荣,使过去的人生变得丰富和饱满。
祖先,回归主流叙述。余华开始讲故事了,单线叙述,有人物,有情节,有结局,齐整的如待嫁的姑娘。
写作者的前生是阅读,今世是模仿与拆卸,来世是自成风格。渡得三生三世劫,方成正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鲜血梅花》读后感_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