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现实一种》读后感_2000字

《现实一种》读后感2000字

作为当年文坛“先锋派五虎将”中的杰出成员,余华名声享誉海内外。早年的余华的中短篇小说,其血腥与残酷,都令人触目惊心。

祖母拖着残躯一次又一次地抱怨孙子吃了自己的咸菜。

平平把堂弟抱到屋外的小板凳上,弟弟摔死了,一群蚂蚁嗜血的模样使平平发笑。

山峰殴打着他怯懦的妻子继而踢死了杀他儿子的凶手,也是他的侄子平平。

山岗用一只狗,一堆肉骨头杀死了自己的弟弟山峰。

祖母,这个日夜不消停的老婆子终于死了,从脚趾头开始死去,到头发丝都失去了呼吸。

这本书看的让人心颤,他将罪恶放在手术台上解剖,用他的笔切割着这些人,从皮肤到内脏,一刀又一刀下去,人终于,人性终于被他切割干净了,然后也没有纸可以包裹一下这些淋漓的血肉,他只好将他们全部丢进那只狗的食盆里,静静地看着他大快朵颐。余华是刽子手吗?不是的,生活才是,荒谬是,人性的恶才是。

①《河边的错误》余华

一团迷雾。

一个个相继死去的生命,一个好似正义的警察,一群群好事八卦的村民,一个迷一样的疯子。

一个没有真相的凶案。

最后的诊断仿佛在暗示些什么。

只要你是疯子,万事便奈何不了你。

豆瓣书评

“和其他悬疑类小说不同的是,余华将笔墨更集中的放在了怀疑人和周围人心态与动作的变化,而并非只追求着最后真相的揭穿。而最后的结局无疑是让人深思的,是不是只有疯子才能逃避社会的责罚,一个人的过于执着是否也和疯子无疑?为何本来毫无瓜葛的受访人都像负罪一样战战兢兢?”

“许亮竟企图自杀,因为他“总把别人的事想成自己的事”,听闻河边又出了杀人案,赶紧“畏罪”自尽。余华这样设置徐亮的死,意图说明当人在孤独、恐惧甚至绝望的时候,生存己经毫无意义,活着就是一种痛苦的焦虑,一切都成了虚无存在的荒诞,人的必然命运便是——死亡。”

“余华的生存哲学:人是世界上的匆匆过客,人无端而来又无端而去,他孤独寂寞地走过时间,又独自走向大地。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被“抛”在险恶、阴暗的人生道路上,独自面临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的生存环境的。他们的死亡往往也是毫无根据、突如其来的,大多数属于莫名的祸事,如《活着》的福贵之子有庆一次抽血,竟然因失血过多而暴毙;《死亡叙述》的“我”作为肇事司机主动承担撞死人的责任时,竟被死者的家属残忍地报复至死;《现实一种》的皮皮“心血来潮”地摔死了堂弟,叔叔山峰以牙还牙,残暴地踢死了皮皮等等。”

“余华小说中,真正的现实是具体事件背后的一种关系结构而非事件本身。这种“关系结构对应于某种社会历史结构以及由此组成的人类的精神结构”[ 刘保昌、杨正喜:《先锋的转向与转向的先锋——论余华小说兼先锋小说的文化选择》,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原磊:《荒诞世界:从人性的异化走向人性的邪恶——论余华小说的荒诞主题》

②《一九八六年》余华

太血腥的描写了。

一个疯子与一对母女的故事。

这个疯子的精神状态极差,余华真的是血淋淋的描绘出了一个不正常的人的世界。他对痛感的麻木,对鲜血的渴求,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妖魔化,对正常生活的格格不入。我一直觉得不理解别人的一类人是被隔开的一类人,可这里还有一类人,是永远与无法融入的一类。这一类人不是被隔开,而是从来没有被接纳。

故事背景应该是文革后。

一群群遭遇折磨的人。

母亲的精神状态像是痛苦之后的空虚,是经历大起大落之后的缓冲阶段。

伴随着母亲的阴郁,女儿也变得执拗起来。她渴望新事物,渴望阳光,更渴望全新的生活。

疯子的存在影响着母亲。即使她们没有打过照面,甚至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像是有磁场引力一样,疯子的所作所为随时会映射到母亲的梦里,并且紧紧攫住她,令她喘不过气。

同时,也看得我喘不过气。

疯子对于自身的摧残,不论是锯鼻梁,还是切大腿,还有别的一些行为,让我感觉像是在看恐怖小说一样,胆战心惊。疯子是一位研究古代刑罚的历史老师,所以他做的一切都是中国历史上各种酷刑?描写的太过细腻,不知道作者是如何做到去构想这些难忍的画面并且试图用最客观的语气去形容出来的。

豆瓣书评

“中学历史老师:「循规蹈矩」VS「突然失踪」→构成悬念;后文的自残之举与之矛盾,极写文革对人精神的摧残。关注点一:中学历史老师(疯子)之妻的心理:惭愧?恐惧?冷漠?温情;关注点二:春天书写(「春天」的双重意涵):这个春天是温暖的吗?关注点三:冷漠的群众,鲁迅之笔法——围观「疯子」自残的人群;关注点四:「疯子」眼中的春天与脑海中的幻象;关注点五:悲剧色彩的渲染A.自劓、自宫、自我凌迟等场面的细腻刻画,加之自身的满足感与围观者的冷漠;B.妻子的畏惧、女儿的冷漠,「幸福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C.中学历史老师临死前的清醒:噩梦醒来,已然春天;已然春天,已非我身。身体已不属于这个人,春天不属于这个人,他只能看着春天在热热闹闹中死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现实一种》读后感_2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