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慢的是活着》读后感2500字
《最慢的是活着》讲述着二妞和祖母的故事,而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读来更加地亲切,许是因为这样的写法,许是因为自己和奶奶的故事,读完之后眼睛润润的。
二妞的祖母活了八十二岁,但是祖父只活了二十八岁,因此,她守了五十四年的寡,临终前说的“嫁”字,我觉得不仅是对两位孙媳妇的希望,更反映的是老人对“嫁”的深层解读,比如她会认为,即使有很喜欢的人,但是仍然“嫁”不了,因为自己的小脚没有缠好,只能“嫁”到杨庄,如此,“嫁”字便点明了祖母对命运的认知。
祖母是一位典型的封建社会女性,比如有着重男轻女的思想,毫不掩饰自己对男孩子的喜爱。谁家生了儿子,她就说:“添人了。”若是生了女儿,她就说:“是个闺女。”儿子是人,闺女就只是闺女。闺女不是人。当然,如果哪家娶了媳妇,她也会说:“进人了。”她过着简朴的生活,路上看到一块砖,一根铁丝,一截塑料绳,她都要拾起来,她说:“眼前没用,可保不准什么时候就用上了。宁可让东西等人,不能让人等东西。”,她自己舍不得吃好东西,但是有客人时便毫不犹豫地拿出来,她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客人当然得吃好的。”“自己家么,填坑不用好土。——也算好土了。”也就是这样的一位女性,对自己的独生子和孙子孙女们极其疼爱,她的大女儿几个月被人不小心摔在地上死掉了,因此,她的儿子在她身边时,她怕自己养不好他。他不在她身边时,她怕整个世界亏待他,也许真的是爱极了,就是怕。也就是这样一个会怕的祖母,可怜地自己的命硬,青年丧夫,老年丧子,送走了自己的儿媳妇之后,她说:“这辈子家里如果还有什么不幸的事,请让我自己克自己。下辈子如果我们还是一家人,请你们做我的儿女,一起来克我。”读到这里,鼻子酸酸的,可以想象到一位老人看着那些黑发之人一个又一个归于黄土的害怕与无奈。
死了的人死了,活着的人还得活着,只是她一天天地老了下去。不,不是一天天,而是半天半天地老下去。一个人,每天每天都会老,最终会老到什么地步呢?
从此,那个家只有她一个人了,不得不搬到县城去,在两位孙子家轮流住, 老人也过上了比较舒适的生活,也变得很可爱,她喜欢看电视,听到宋祖英唱歌,她评价说:“这嗓子真亮堂。一点儿都不费力。”“可不是,那时候穿的就是这衣裳。”画面上有个女人穿着旗袍。“哎呀,咋又死了个人?”武侠片,孙子看体育节目也会一边跟着看,一边叹息:滑冰的人在冰上滑,咋还穿那么少?不冻得慌?那么多人拍一个球,咋就拍不烂?谁负责掏钱买球?开始孙子孙女们还解释得很耐心,后来发现这些问题又衍生出了新的问题,简直就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连环套,不由得就有些气馁,解释的态度就敷衍起来。她也就不再问那么多了。这样的祖母也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一家人在一起,没有猜忌,没有成见,没有不满。真真正正是一家人在一起拉家常的样子。
可世上的事就是这样,想糊涂的人糊涂不了,想聪明的人难得聪明。
小时候的二妞不理解祖母的思想和做法,总是觉得祖母不够爱她,但是随着她长大,祖母在老去,她原谅了祖母,也感受到了祖母对自己的爱。总觉得真正的委屈是笑在脸上哭在心里的。无处诉,无人诉,不能诉,不敢诉,得生生闷熟在日子里,但是,祖母愿意听她讲。觉得自己是貌似齐整的流浪者,没有锦衣,就自己给自己造一件锦衣。见到生客就披上,见到自己人就揪下。但是多年之后,才明白:能容纳你无条件撒娇的那个人,就是你生命里最重要的人。祖母一直是“我”的镜子,有她在对面照着,才使得眼明心亮。她一直是“我”的鞭子,有她在背上抽着,才让“我”不敢昏昏欲睡。她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人不喜欢你,你会成为别人不愉快的理由。你从来就没有资本那么自负、自大、自傲,从而让“我”怀着无法言喻的隐忍、谦卑和自省,以最快的速度长大成人。
二妞的两位哥哥进了监狱,二妞隐瞒了此事,但是祖母在临终前猜自己的孙子死去了,显然,祖母猜透了谎言,甚至加重了谎言,也许在老人的眼里,我们的谎言比最薄的塑料还要透明,她的心比最薄的冰凌还要清脆。她长时间的沉默,延续的是她面对灾难时一贯的自欺。她让自己的孙子媳妇们嫁出去,不想像她那样守寡,在这里,很明显地感觉到祖母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原因是祖母没有改嫁,她守着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家,当然,有儿子的话嫁出去会被别人笑话。
嫁,是女人最重要的一件事。在这座老宅子里,有四个女人嫁了进来,两个女人嫁了出去。她说的是谁?她想起了谁?或者,她只是在说自己?——不久的将来,她又要出嫁。从生,嫁到死。
最终,祖母因患病而离开人世,人的一生,似庄稼却又不似庄稼,无论什么人活着,这些庄稼都是这样。它们无声无息,只是以色彩在动。从鹅黄,浅绿,碧绿,深绿,到金黄,直至消逝成与大地一样的土黄。
祖母已经远去。可“我”越来越清楚地知道:我和她的真正间距从来就不是太宽。无论年龄,还是生死。如一条河,我在此,她在彼。我们构成了河的两岸。当她堤石坍塌顺流而下的时候,我也已经泅到对岸,自觉地站在了她的旧址上。我的新貌,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她的陈颜。我必须在她的根里成长,她必须在我的身体里复现,如同我和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和我孩子的孩子,所有人的孩子和所有人孩子的孩子。 ——活着这件原本最快的事,也因此,变成了最慢。生命将因此而更加简约,博大,丰美,深邃和慈悲。 这多么好。
无论是什么样的活着,都有一个共同的命题,即:死亡的来临,文中的祖母多像《活着》中的富贵,看着身边的人活着生,活着死,自己仍然活着,看着满满当当的家里变得冷冷清清,自己还没有死去,“命硬”有什么用,更多的孤独感,更少的安全感席卷着祖母,最终,祖母带着这些离开人世……
看完《活着》,在书的后面写了三句话:
谢谢你,告诉我活着的意义
谢谢你,给予我活着的勇气
谢谢你,为我创造活着的奇迹
看完《最慢的是活着》:
自始至终,都没有人陪你走向世界的尽头
人的生命,犹如那微弱的火苗,带来光亮与温暖,却又随着光阴而消逝
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为何而活,是与生俱来的使命感,还是无法改变的仪式感
最慢的是活着,最快的是即将消逝的生命,还是容易抵达的人生彼岸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最慢的是活着》读后感_2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