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1980年代的爱情》读后感_1500字

《1980年代的爱情》读后感1500字

1980年代的爱情,关于诗歌,关于英雄主义,关于罗曼蒂克
知道野夫,是从《乡关何处》这本书,它有一段时间摆在书店的显眼位置。但我并未阅读,或许是当时缘分未到。今天拜读《1980年代的爱情》,总算一了前缘。1、
总体来说,我不算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喧嚣嘈杂的世俗生活让我变得麻木。但读完这本书,我知道那些潜藏在大脑深处的情感并未死去,它们因为一场泪水的冲刷而活泛起来。没错,看到中间的情感交缠欲爱不能,我失去了一个快三十岁的人应有的矜持,泪流满面。这么说,可能会有点矫情,称之为一场情感的放纵可能更为适合,只因那个简单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部中篇小说,情节简单至极,聪明的读者从书名就知道了结局。田雨波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北利川一个偏远的乡村当宣传干事,在供销社碰到了高中的初恋成丽雯,慢慢的接触中,两颗心越来越近,但丽雯始终克制着自己的感情,想让田雨波到外面的世界走地更远。半年后,男主调回县城。从此,一别两宽,再难相见。十几年过去,男主牢狱归来偶然遇见高中同学,举行了同学聚会,碰到了难以忘怀的女主,那天晚上,他们一夜欢娱,过后女主送走男主去北京。十几年过去,女主患癌症去世,男主才得知全部真相,一切都是女主为了成全他。
2、就是一个这么简单的故事,情节的设置都嫌老套。故事的地点在大山里面,人物只有几个,场景也不多,像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作者甚至借丽雯之父的口说出希望这方水土因他闻名,一如沈从文先生之如湘西。虽然故事的背景简单,但人物之间的感情却很淳朴纯粹——丽雯与她父亲的父女情深,乡民之间的纯朴悠然……特别是雨波和丽雯之间的感情,我愿意将其归类到纯爱。虽然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他们的感情显得有些残酷,但反而衬托出爱情的热烈与顽强。
其实,看得多了,就知道这类纯爱小说的套路都是一样。背景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男女主因为种种原因相遇,产生感情,但是会碰到阻碍,不是来自社会就是来自父母,总之就是不能让双方这么顺利的结合。然后一方得了绝症,另一方最后才知道消息,徒留一段伤感。本书如此,《山楂树之恋》也是如此。
但就算我知道了套路,还是会被感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唤起了我们对于一段纯粹感情的向往,一个美好时代的追忆。
3、情之一物,最费思量;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感情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它永远藏在我们心底最柔软的角落,让人变得温柔。但是在金钱的滚滚洪流中,它已经和太多的物质捆绑在一起,失去了本来的纯粹,金钱、房子、车子这些无知和傲慢让感情蒙上了灰尘。我们再也感受不到那种纯粹的感情交流是什么样子了。只好靠这些纯爱电影来唤醒我们对于本真感情的认知,使我们知道原来世界上是存在这种不计任何利益得失的纯粹感情。
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啊!我不止听到一个作家,对那个年代表示怀念。那时启蒙方始,物欲未生,年轻人像是从冬眠中醒来,热烈的谈论着诗歌、英雄主义和罗曼蒂克,生命处在一种勃发的状态。他们用最激昂的热情,去批判一切、否定一切、建设一切,他们用最纯粹的情感,去感知另外一份纯粹和热烈。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无疑是一种幸福。短暂而辉煌的时代,终究是可遇而不可求。我们只能追忆,只能怀念。
作为一名伪文艺青年,卡佛的《当我讨论爱情时,我在讨论什么》当然是必读之物,书里面的故事全然带着一种疏离感,有些人可能觉得很好,但我觉得总像隔着一层纸,读起来也不那么痛快。或者是我的欣赏水平未够,我觉得能够让读者代入其中,情绪随着故事中人物命运的变化而起伏,是评判小说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这本书做到了,不仅让我感动于人物的爱情,还留恋于那个美好的时代,关于诗歌,关于英雄主义,关于罗曼蒂克。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享受思维的乐趣。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1980年代的爱情》读后感_15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