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生而不凡:迈向卓越的10个颠覆性思维》读后感_1700字

《生而不凡:迈向卓越的10个颠覆性思维》读后感1700字

我最近在看一本书,写的很好,思路清晰。同时挑战了很多我们想当然的一些思维模式和规则。碰巧我最近也在生活中真的体会到了作者讲的这些原则。因此记录为证。
书名:生而不凡:迈向卓越的10 个颠覆性思维
作者:维申.拉克雅礼 Vishen Lakhiani
我们所谓坚持的真实,你会发现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视角。往往很大的程度上,我们选择相信谎言。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绝对真实的物理世界外,就是我们构建的精神世界里,以及我们持有的观念。这些都是来自我们自己选择相信的心智构念。确切的讲,是我们自己选择去相信的谎言。很多观点是在孩子时期就被植入了我们的大脑。我们以为那些观念是对的。我们也不知不觉的在遵从种种观念,同时来指导我们的人生。
我们人类没有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理性。很多观念经不起推敲。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关于家庭,婚姻,教育等等的很多观念。我们也很自然的认为自己相信的那些集体无意识的观念都是对的。比如,结婚就要相守一辈子,只有在一起一辈子的婚姻才是成功的。孩子一定要上大学,尤其对中国父母来说,就是倾家荡产也要孩子有前途,送去最好的小学,中学,大学,最后留学。我们这些想法,很多时候自己没有去质疑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是必须坚持的,还是可以灵活处理,不必纠结的。直到我们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有意识的开始探索自己的想法和质疑自己的理念。经历了这个过程,也许有一丝的可能可以把观念调整。但是,也并不能保证一定会改变已有的观念。我们对自己的思想的顽固往往也是认识不清的。
教育绝对不是一定要上好的学校,一定要上大学,找一个好工作。而教育应该像教育家Laurence Pearall Jacks 说,“真正的懂得生活的人是模糊了工作和玩耍,劳动和休息,精神和身体的界限的。 让他几乎分不清哪个是哪个”。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如果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工作的时候和休息一样,在工作中获得了巨大的幸福,而不在乎什么时候去工作什么时候我在休息。
当你和我一样也开始反省这样的一下观念,不妨从一个角度出发,那就是先找找我们的这些观念都是怎么来的。
第一,是幼年时期的教导,我们从小从父母,老师那里受到的教育是没有选择的,完全被动的接受。因为幼年时期我们自己并没有判断力。
第二,来源于权威人物, 这个和第一点密切相关,但是又推进了一层。在我们的人生中,各种权威人士对我们独立思考能力的影响是巨大的。
第三个是归属需求。我们每个人都是来自一定的群体,文化。我们为了找到一种安全感,在群体里找到了依靠,找到了亲密感。我们渴望被接纳,我们也不知觉的接纳了群体的信条并加以执行。为此我们付出了自己的个性和独立。
第四点,更扩宽的一个范围,我们都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这几乎是每一个人的不自觉的诉求。
第五点,就是来自我们自己的内心的不安全感。 我们会在乎他人的评价,我们担心自己不受欢迎,自己说话太多。
以上的几个来源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但是,我们很少去挑战这些固定的思维模式,而不知不觉的陷入其中。
作者提出我们要开始质疑这些胡扯规则,而且应该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同时在质疑的时候,我们会慢慢的超越这些胡扯规则。去选择属于自己的版本的世界和获得内心的觉醒。改写现实中的认知规则。接着去更新自己的行为方式。
我们可以有选择的去将自己的人生开始重新编码。开启新的人生密码。
我尤其喜欢作者的积极乐观的态度,他提出,我们可以开启我们自己的通向快乐自律的旅行。明白真正的快乐一定是由内而生,在每个当下,我们可以选择快乐。
在后面的章节,作者探讨了如何修炼强大的内心,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去对抗恐惧。当我们真正的放下所有你害怕失去的一切,你就不再恐惧。要想学会对抗恐惧,我们就要学会自给自足的目标模式。如果你对实现的目标有绝对的控制,没有外物或者他人可以来决定你的目标实现,你就比较容易战胜恐惧和不安。
本书中作者举了很多的例子,来自他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很小的故事,但是,却很真实也让人觉得很可信。看完这本书, 我最大的感觉是,作者说的这些好像不难的,我自己也可以改变。也可以像作者那样去挑战我的固定思维模式,也可以获得快乐。这也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另外的一个原因。没有说教,也没有鸡汤,而是很真实的去探索我们平时会忽略的一些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生而不凡:迈向卓越的10个颠覆性思维》读后感_17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